平湖的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传说、故事、谚语、民歌、音乐、舞蹈等,经千百年人民群众的传唱和表演,遗存许多珍贵精品。1986年建立了平湖县民间艺术集成领导小组,有组织地采录民间文艺,历时5年,整理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平湖县故事、歌谣、民歌卷。平湖文化事业经过了五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一批新兴的公共文化事业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剧院、书店、书场以及剧团等专业文艺团体。农村乡镇普遍办起了文化站、图书室、电影队、影剧院等。改革开放给平湖市的文化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陆维钊书画院[吴一峰艺术馆、弘一大师纪念馆、市体育馆(场)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先后兴建。新落成的市博物馆于2000年底开馆迎宾;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将破土开工;市文化馆新馆舍的迁建或搬迁正在实施中。
近年来,平湖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以及街道社区群文工作网络和系统。以文化馆为中心,年年举办各类文艺培训和调演会演等竞赛评比活动,逐渐形成了文学、音乐、新故事等三大特色文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学、音乐以及戏曲舞蹈、摄影等精神文化产品,在全国和浙江省组织的群文活动中屡屡获奖。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文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支文学、音乐、民间文艺、戏曲、书画、摄影、舞蹈等业余创作和表演的骨干队伍。并创建了"平湖九彩龙"、"平湖西瓜灯"、"平湖钹子书"三大名牌,在群众性节庆文化活动中夺金争银,为平湖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湖文化曾创历史辉煌,兴衰沉浮,传承千年。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成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创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步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后,平湖的社会主义文化迈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正经历着探索、开拓、创新的改革过程。跨入新世纪,平湖文化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正在古老的平湖土地上孕育发展。必将蔚为灿烂。
平湖乡位于罗田中西部,北连河铺,东邻凤山,西南与三里畈接壤,下辖22个村,2.3万人,版图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万亩。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地处罗田南北之咽喉,南宋时便在此建镇立关,抵御金兵。公元1131年,岳家军曾在此地斩盗杀贼,大败金兵,荡平胡虏,"平胡"由此名扬千年。这里历史上是罗田货物进出的唯一通道,水运鼎盛,商贾云集,名噪鄂东一方,立县时就是罗田三大集镇之一。仰仗山的哺育,河的滋润,平湖名贤辈出,且都勇开先河,敢为人先。古羊山清代翰林院 编修周锡恩提出"学有千年不变之道,政无百年不变之法"等改革主张,堪为维新变法的思想先驱;1955年,东冲畈重光农业社林淑英组织37位农民集体养蚕,开全省集体养蚕之先河,获"全国劳动模范"殊荣。
平湖山青水秀,景色秀丽,境内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势巍峨参差,重峦叠嶂,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天堂河纵贯全乡,河水清澈见底,游鱼飘忽其中,两岸青树翠蔓,奇花异草竟放,沙滩坦荡如砥,一望成趣,雄关险寨,动人传说,使游人流连往返,是人们旅游、休闲的乐园。
平湖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本乡是全县板栗、甜柿主产区之一,黄家垸栗板名传全国,平湖甜柿是柿中的精品。境内蕴藏有石英石、长石、水晶石、花岗石、铁砂、黄砂、矽线石等多种矿藏。其中,1957年开采的一颗重700公斤的水晶石现珍藏陈列于北京矿产馆。
平湖交通便利,信息灵活,宜新公路纵贯全乡,距318国道6公里,程控电话已突破1600门,移动、公司均建有数字基站,互联网业已开通,信息十分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