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以校领乡
各乡镇都有一个初级以上的中学,里面有许多受过高校教育的老师夜以继日地栽培着未来的人才。学校是乡镇中最具有接受外来知识和观念的能力、利用知识创造财富的地方。给学校一个以“学习”(e-learning)为主的网络电脑系统,并且提供必要的培训,透过有组织、跨校、跨地区的网络管理、督导和激励,学校就能够在短期内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有效地培养学生在21世纪就业的三大基本(SET)能力:使用电脑软件(Software),英语(English) 和电脑打字操作(Typing),并且大幅度地提升毕业生进入更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
藉由老师带领学生收集学校所在乡镇的风土人情、农牧经贸、当地特色等资料,将其制作成网页在互联网上发布,就可一蹴而就地把学校所在的乡镇放到国际互联网的版图。已具备SET能力的师生,还可以充当该乡镇对国际互联网的窗口,起到对外联络接洽和交流引进“外知”的作用。经由学校对当地示范电脑和互联网的简易使用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可激励人们群起效法,加速数码化在该乡镇到位,奠定日后网络经济的基础。
第二步 利用电子商务
有实质的农牧产品和生产力的乡镇是最具有电子商务市场潜能的,是有别于“泡沫式”的,这里的“电子商务”就是实质农牧产品藉电子化和在互联网络上的运作,快速有效地面向最大的市场,接受最大的挑战,创造最大的利润。以校领乡的阶段性成果就是开了一个电子商务的窗口,让乡镇的农牧业者能即时接收到相关的市场信息,并且偶尔能抓获商机,把部分产品藉网络咨询和发布的简单运作与买主达成小规模的交易。这些成功交易的案例虽然鼓舞人心,但仍不足以发展成为具规模的商业模式,因为此类的交易大多是个人行为,很少藉靠有规范的电子商务和得益于有规模的组织运作。
在当今生产普遍过剩、各种产品充斥市场的时代,农牧的电子商务必须以拥有市场的销售渠道为导向,以电子工业代工(OEM)“接单生产”为商业模式。用科学方法按现代化的农牧技术把乡镇的产能和产品规格电子化,建立网络电子化的管理体制,才能寻求拥有市场的合作伙伴,由彼来提供设备、材料、技术、品质要求和收购,才能有效地引进新技术,确保产销一致和持续。在此,当地政府可以从督导、协调和提供农牧专家的立场来促进乡镇农牧电子商务整体的发展。乡镇里有互联网电脑的学校可以扮演“电子商务中心”的角色,提供电脑和网络使用的技术,整理乡镇里村委会或生产大队所提供的农牧产能资料,将其做电子化处理,并在网上发布,藉此推动农牧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无微不至、无所不及”的,藉靠一个跨区域的企业运作,可积微成巨、聚散成众,才能整合各乡镇的农牧产能,汇集成为有规模、有竞争力、能与大客户洽谈、能按其需求来“接单生产”的生产力。
第三步 改善农牧业
乡民透过网络可获取最新的耕种技术和种子资料,可查询农牧产品供求的市场信息,可进一步朝精致、有机、有特色的方向改善农牧,创更大利润空间。此外,“接单生产”的农牧电子商务不仅让生产者能就地创造财富,更重要的是促其在当地建立“量产”的能力和树立对质量的观念。经由大客户对产能和质量的要求不断地提升,生产者必定逐渐完善一个电脑网络化的管理体系,以面对与日俱增的市场竞争。
当生产者为大客户提供的产量到达一定规模时,两者在整体的经济链上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客户会把更多的技术传授给生产者,而生产者由于对市场的最终用户的认识,也会替大客户设计改良的或全新的产品。这时的农牧电子商务就从单纯的“接单生产”发展成为生产者与大客户先共同开发新产品,再由大客户把产品交给生产者生产,进入所谓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设计—制造,甚或OIM(Original Idea Manufacturing)创意—制造的阶段。
共同开发的新产品或者是改良品种,或者是发展当地特产;或者是改良生产、包装方式,用有机方式生产,环保的材料包装;或者是做基因改变,总而言之,其目的是让产品有更多附加价值,让利润更大,而其结果就是改善了当地的农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