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17日 22:04
主持人 李峰︰温世仁先生在台湾被称为最有“中国情”的企业家,他投资5000万美元在祖国大陆西部开展“千乡万才”、希望用网络改变西部面貌的计划,曾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温世仁先生去年12月因脑中风不幸去世之后,“千乡万才”计划会不会继续进行下去?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日前,《海峡两岸》记者前往“千乡万才”计划的第一个基地──位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进行采访。
“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皑皑,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
这是一首曾经在台湾广为传唱的西北民谣。虽然今天台湾已经很少人再唱了,但就是这首西北民谣,使台湾企业家温世仁和林光信等人,和黄羊川这个位于祁连山下的偏僻乡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羊川是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一个贫困乡,位于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古浪峡关口附近。两年多前,温世仁在这里建设网络城乡中心,发展会员学校用网络帮助当地农民致富,这个默默无闻的偏僻乡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两本讲述黄羊川故事的书籍──《黄羊川》和《告别贫穷》先后在台湾出版,也使这里成为两岸共同关注的地方。
1948年出生在台北的温世仁,生前是台湾英业达集团的副董事长。2000年,大陆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温世仁一年时间里走访了西部12个省市。2002年1月,温世仁投资5000万美元成立“千乡万才”科技公司,以黄羊川为起点,开始了用网络科技改变西部贫困地区面貌的探索之路。2003年9月,温世仁去世前3个月,在接受《海峡两岸》采访时,对于西部开发依然满怀信心。
温世仁︰我们当时就想要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就是要从乡着手。所以我们当时就是说,在四万个乡里我们挑一千个最穷的乡。我们一直在讲“我们要把班上最后一名弄及格了,全班就会及格”这个理念。
就在“千乡万才”稳步开展的时候,温世仁却在2003年12月7日因脑中风突然离世。消息传到黄羊川,近万名师生和乡民自发举行悼念活动,用最道统的模式表达他们对温世仁的怀念之情。
温世仁的突然离世,也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问号,黄羊川的事业能不能继续开展?“千乡万才”还会不会走下去?
6月的一天,记者随温世仁先生的三弟温世礼来到黄羊川。
黄羊川职中是温世仁在西部开展“千乡万才”计划的第一所会员学校。用网络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农民致富,是温世仁生前的最大心愿。而这所学校的电子商务部自然也成为我们这次黄羊川之行的第一站。
在黄羊川职中,记者了解到这所不到600名学生的乡村中学,计算机数量已经达到140台,而这些计算机都是温世仁捐助的。在学校的宣传栏,记者还看到,电子商务已经让当地村民受益了。而当初,温世仁刚到黄羊川的时候,很多人对于他用网络改变西部地区面貌的想法,仍然将信将疑。
采访当中,有村民拿着土特产来找负责“电子商务”的胡万龙老师帮着推销。胡老师告诉记者,学校是2002年开办电子商务的,当时他们免费给村民培养训练,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学。后来他自己透过网络卖出了第一批蘑菇,人们才开始相信网络也能做成生意。
胡万龙︰我家也有一个菜蔬棚。我家的菜蔬棚,主要出产的是蘑菇。蘑菇它的出棚时间,尖峰期的时候,一天可以出四、五百斤,四、五百斤拉到我们黄羊川镇市场上来的时候,它一下子销售不了。销售不了三天它就要变质。变质不能用,我就在网上试验一下看,我们的蘑菇就在网上透过这样的联系之后卖了出去。
而在那之后,要求用网络帮着推销农产品的农民渐渐多起来。两年多来,他们帮村民用网络做成的电子交易,已经超过了10笔。
胡万龙(同期)︰我们电子商务成立至今,也就是从2002年,到2003年,一直到现下的2004年,总共做了生意是好多的。2002年,做成了30多万元。2003年,做了20多万元交易额,洋芋、蚕豆。
“千乡万才”科技公司总裁林光信介绍说,像黄羊川这样的会员学校,全国已经有74所,遍布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11个省、市、区。这些会员学校当中,半数以上都开办了电子商务。
林光信︰在陕西阳郭镇,我们的加盟店,已经成功地把100公顿的土豆,跟很大的超市结合,卖出去了,好友多。土豆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其它的大宗的农产品,都是很好的,只是它不被外面知道。这样我们目前已经有30几所加盟店正在运作,全国各地运作,预计这样的加盟店会从现下这几十所,成长到百所。
目前任“千乡万才”科技公司总裁的林光信,是温世仁台湾大学电机系1966级的同班同学。他说,他和温世仁是唱着《绿岛小夜曲》这样的台湾歌曲和《青海青》这样的大陆民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林光信还清楚地记得,念国中的时候,地理老师让同学们做立体地图,他选做的就是甘肃。而1970年他赴美深造前夕,最后一次唱的歌,也是那首《青海青》。虽然毕业后,温世仁留在台湾创业,林光信到美国发展,但同样的情怀,使他们20多年后,走到了一起。
2002年,温世仁创办“千乡万才”科技有限公司,林光信辞去待遇优浓的英业达集团天津公司总经理职位,开始担任公司总裁。正是这对昔日同窗的共同推进,“千乡万才”计划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74所会员学校。
从黄羊川职中出来,记者看到黄羊川街头,有不少正在施工的建筑。据村民介绍,是温世仁在这里投资建设网络城乡中心,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是温世仁先生生前倾注巨大心血,作为未来农业社会的示范区来建设的。在这里,记者看到,外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而内部装修也在紧张地进行。林光信告诉记者,目前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等配套设施都已经安装完毕。预计8月底就要全部完工。而建成后的网络城乡中心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网络园区和国际会议中心。其中,网络园区将远程雇佣200名西部的软件开发人才,国际会议中心则主要用于会议和培养训练。
睹物思人,温世礼说起去世的哥哥,怀念之情洋溢于言表。
温世礼︰我祖父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秀才,他是读书人,所以帮我们起的,(温世)仁、(温世)义、(温世)礼、(温世)智,那温世仁刚好是我们家的老大。整个西部开发,毕竟是他最大的一个心愿嘛,如果完成不了,让自己埋葬在这个大草原上,我们总是继续要帮他推展这个心愿嘛。
对于大哥因突然去世而未能完成的事业,温世礼表示,在温世仁的长子、“千乡万才”继承人温泰钧,从美国学成回来之前,他和二哥温世义、四弟温世智将组成董事会协助推进。
在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记者了解到,设计师陈开南和工程部长彭定国都来自台湾。他们都是受了温世仁先生西部开发计画的感染,被吸引过来的。
陈开南︰就是温先生两年半前,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里面,刚好那天我出差到成都,在旅馆里面看电视,看到温先生刚好在谈“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计划。所以我就主动发E-MAIL,电子邮件。第二天第三天很高兴,就给我个电话说,我们第一个基地,要在黄羊川盖,叫我到北京找林光信总裁报到。
而负责设备安装和内部装修的工程部长彭定国也是在朋友的推荐下,看到黄羊川网站之后而决定来这里的。
彭定国︰当初是一个朋友把黄羊川这边的一个网页传给我,问我需不需要来这边帮忙。我看了网页上面就写着温先生的一个理想,对西部的开发,一个扶贫,一个希望工程。我二话不说,不到一个礼拜我就到了这个地方。
采访结束之前,记者和林光信登上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东面的兴亚山。南望祁连山清晰可见。向西俯望下去,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网络城乡中心,透出了浓郁的西北风格。而几天来的所见所闻,也让记者相信。虽然温世仁先生走了,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
主持人︰采访当中,林光信先生告诉记者,他把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前面的这条路命名为“好牧场路”,缘于年轻时他和温世仁先生经常唱起的那首“祁连山下好牧场”的西北民谣。温世仁先生虽然去世了,他将延续温世仁先生用网络开发西部的梦想。
(编导︰杨华 摄像︰雷昊)
( 编辑︰王京 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