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千乡万才计划| 新闻中心| 会员学校| 在线视频
频道首页   民风民俗   地方特产   田园旅游   招商引资
线路推荐
石门峡峡谷风情旅游
新开路湾民俗风情旅游
   
景点介绍
财神阁
巍然屹立的烽火墩
河西走廊铁柜山
古浪峡中的"滴泪崖"
石门峡
吃住在农家
当一天农民
农家小院住两日
自己收割粮食自己吃
 
游人游记
甘肃散记(1)
甘肃散记(2)
甘肃散记(3)
风光摄影
黄羊川风情
农家生活
 

田园旅游

甘 肃 散 记 - 1

  出了兰州机场上高速,大西北的风貌扑面而来。刹那间,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一个颜色:黄。两边都是黄土高坡,一圈一圈点着绿,那是绿化工程的产物,据说树苗很难成活,一般都要种上好几次,现在这样的一点成绩是已经这里的人们付出几年努力才获得的。绿色在这儿实在是奢侈的颜色。
  点击看大图据史书记载,甘肃在隋唐时期“林草茂密,羊群塞道,天下富庶无出陇右者”。虽然从环境学的角度讲,“林草茂密”和“羊群塞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的,但从中可以看到,在那个时期,甘肃是何等的肥沃和富饶。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变成“寸草难生”了呢?不得而知。
  到了兰州,也见到了黄河。兰州的黄河算是这一河段最窄的了。河水滔滔,却是分外的见黄,带着泥沙翻滚着,仿佛是将上游黄土坡上的黄土全冲下来了。据兰州人说,黄河虽然名中带黄,却不是因为其水黄,以前的黄河远观也算是清清的。想来“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说法是大有问题,那个时候水还不黄嘛,自然没有洗不清之说了。
  大自然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偷天换日,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楼兰古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概在隋唐时候还有关于楼兰的记载,现在的考古学家也有初步的证据证明楼兰应该存在于公元三百三十年前。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候,楼兰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个丝绸之路上曾经无比繁华的商贸中心而今只是沙漠当中的一堆废墟。不管它的消失因为是集体迁徙也好,是突然的天灾人祸也好,总之现在的我们已经看不到它本来的面貌了,因为那里已经被沙漠覆盖,沙尘摧毁了一座宝贵的文化宫殿。好像就是在二十世纪末,沙尘暴来了。这个可怕的魔鬼从西北迅速地席卷了华北,北方的个别都市开始沙化,沙漠在一点一点向东扩进。如果长此以往,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因为沙子而不得不遗弃我们生活的城市,直到,无处可去……
  在长不住植物的地方一遍一遍地种上树苗,这种顽固几乎有点愚公移山的味道,但是,这是不得不做的异常紧迫的工作。现在扎住根的每一棵树苗将来就会成为一棵大树,树生林,林覆山,“林草茂密”岂不是可以重现?

  前往古浪途中,我看到了完全异于兰州山脉的另一番景象。先看到的山因为没有植树几乎都是光秃秃的,慢慢的便有了绿色,山被青草盖了一层,看起来茸茸的,像戴了顶绿帽子,竟有几分可爱。到了乌鞘岭,山上的景色差不多可以说是美景了。连绵的山除了山间纵横的沟壑,山坡上都种着麦子和油菜。时值六月,麦青油菜花开,成片的绿中夹杂着一条条黄灿灿的油菜畦,分外鲜艳明朗。
  点击看大图古浪是甘肃有名的贫困县,这里也有麦子也有油菜,但是农民也就仅仅是有这些农产品而已,他们靠农业生存,却不能靠农业富裕。这里本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是地势险要的峡谷,峡谷中本有河,称之为“川”,故而古浪有黄羊川,但是现在哪来的川,连小溪都见不着,大部分地方的水都来自地下,农民的收成只能靠老天开眼,多下几场救命的及时雨。农民对于土地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想摆脱却又万分依赖。我曾经对定宁中学的校长打了个比方:如果给一个农民一百块钱他还会去种地吗?回答是出人意料的:会。后来我想,要是这里的人们真的会那么做,那也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依赖土地,短时间的外快并不能消弥他们对于未来的担心,对于失去粮食的恐惧,除非有一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并且这种稳定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 定宁镇属于川地,气候和山区的黄羊川相差了将近一个月。农历的六月这里的农民已经开始忙着收割麦子了。今年天气不错,麦子都很饱满,放眼望去,黄灿灿的一片,跟着徐徐的风,传过来一阵阵麦粒的清香。如果没有了这些收获,土地便也失去了它的诱惑力,人们真正在意的其实还是他最终能拿在手里的东西,只是放弃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转而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于现在的他们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空想的网络城乡上肯定要经历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资料来源:千乡万才王明芳提供)

甘肃散记-2 甘肃散记-3




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 050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