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千乡万才计划| 新闻中心| 会员学校| 在线视频
频道首页   民风民俗   地方特产   田园旅游   招商引资
传统节日
·汉族节日
  ·回族节日
本地民俗
·服饰风俗 ·婚姻风俗
  ·饮食风俗 ·丧葬风俗
  ·居住风俗 ·语言考证
 
历史文化
·骆驼山的传说
·东洼山的故事
看 今 朝
·崛起的红古

民风民俗

丧葬风俗

  汉族兴棺木土葬。葬礼据死者年龄、身份及家属经济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70岁以上的老人病势,视丧事为喜事,丧事活动比较隆重。老人临终前要剃头并洗全身,死后穿单数全新寿衣3至7件,停灵2日至3日后入殓。棺木多彩绘。年轻死者棺木刷红。
  一家有丧事,全村人便来帮忙,由众人公推主事,由主事安排挖墓坑、采购物品、收礼记帐、接待吊丧人员、请阴阳喇嘛念经等事宜。做道场根据家境状况各异,有的只念一天经,念三天的叫"小三元",起落五天的叫"中三元",起落七天的叫"大三元"。如丧事规模较大,要搭棚,请阴阳吹奏哀乐,请师爷作祭文。丧礼上孝子根据死者关系亲疏而穿戴不同的孝服。其祭品用纸扎成童男童女、仙鹤、金银斗等。要杀猪宰羊,备烟茶招待吊丧者。用一碗烩菜,至少放三片肉,俗称"三片子"。高寿老人的丧事,还须斟酌敬客。送葬时间由阴阳择定,大多在日出前下葬,妇女不送殡。下葬第三天全家去坟地培土,叫"攒三"。从死亡之日以七计数,共七周,叫"七期"。每逢七日要到坟地煨火或家里点灯、焚纸、烧香来祭奠。孝子百日内不准剃头刮脸,也不准赴宴饮酒、娱乐。服丧期满,要念经,并到坟前祭奠换孝。至百日、周年、三周年时,至亲都来祭奠。遇丧人家,当年春节时一般不贴春联,如贴只贴黄、绿纸对联。
  对非正常死亡的年轻男女,一般实行火化。死者无嗣,不入祖坟。在外死亡者,其灵柩不得入家。
  1958年至1980年,这些丧礼基本取消。80年代后有所恢复。但公职人员,响应政府号召,多举行追悼会,有的进行火葬。
  回族对死者称为“亡人”。对亡故也称“归真”、“口还了”、“无常了”、“毛体了”(阿拉伯语音译。)忌讳称“死”。实行土葬,习惯速葬,一般不超过三天。送葬称为“送埋体”。
  葬礼简单而庄重。首先按伊斯兰教规,亡人的面容身体要整洁无染。根据亡人性别,聘请有经验的男女老人,用“汤瓶壶”盛洁净温水,对尸体从头到脚认真冲洗。然后用“卡凡”(阿语尸布)包裹尸体。男人“卡凡”为三件:大卧单、小卧单和襟衣。女人的“卡凡”另加缠胸布、盖头为五件。“卡凡”多用白棉布。埋体出门前,须有亡人外家在场,有主丧长辈解开“卡凡”,露出面部,让亲友最后瞻仰遗容。然后放入“塔布提”(俗称埋体匣,抬入清真寺或“麦咱”(墓地)。由阿訇、满拉和德高望重、虔诚宗教的人,为亡者转“费体耶”之后,举行“者那则”仪式,为亡人祈祷。墓穴为2米长方形直坑,深2米,宽1米,墓底向西侧挖一偏堂。下葬同时,有阿訇一人或多人诵读《古兰经》。入葬时将尸体头朝北,脚朝南,面朝西,平置堂内,然后用土块堵严偏堂。先由亡者长子或主要亲人填三铣土,后由众人相帮掩埋。坟起后为扁圆形,有的也置一些砖或鹅卵石于其上一示区别。亡者家属根据自己家庭经济条件施舍“索德格”(也叫乜贴)。所遗财物,首先尝试生前债务,剩余的三分之一施舍,三分之二由继承人继承。亡人用过的衣服之类,男子的送与外家(阿舅家),女人的送与娘家。
  下葬后三天,亡人家属宰牛羊,煎油香,请阿訇念经祈祷。亲友们携清油等礼品去吊唁,亡者家属进行款待。以后每逢头七、二七、三七、四十天、百天、周年举行纪念仪式。有的只在“主麻日”念“亥听”做祈祷。
  回族对亡者,不论男女老幼,不分贫富,均按上述殡葬程序进行。无依无靠的贫穷者亡故后,有争相帮助埋葬的传统。丧葬期间禁烟、酒,禁大吃大喝,忌送花圈。

(资料来源:兰州市第25中学提供)




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 050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