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对它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我想温先生对黄羊川模式、对千乡万才计划充满信心,也可能是他对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现场也请到了许多西部问题的研究专家,现在我们把时间交给他们,让他们和您作一番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嘉宾:
温先生讲的很有趣,我曾经在美国呆了六、七年,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看中国怎么样来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问题,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想西部开发的成功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像温先生这样的企业家,像英业达这样的企业,来把他的视野投向西部,现在关注的是怎么能让更多的企业家、企业把投资、厂、公司办到西部来。我们把这概括为企业的全值理论,他们的共同特点,第一是关注企业的市场在哪,第二是关注他们投入的要素,第三关注企业的运转,第四是企业运作的往来性。从这几点来看,我们可以作一个东西部的比较,这个模式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首先从第一个特点来看,产品市场来看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是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人口密度,这个我们都知道东部的人口密度对于市场的优势,第二呢,不光指人口,温先生也提到西部人口并不少,而是支付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东部的市场,不光是东部,还包括一些东部的省区,也有很大的潜力,西部相比之下不占优势;那么从第二个来看呢,我们讲投入到户,刚才温先生也提到,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不光看廉价劳动力,还要看技能,就是专业技术培训和教育的角度,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的硬环境,必须投资改善的基础设施,道路得畅通,要不然你产品往哪走啊,最后一个是企业的软环境,通过了解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家对此看得非常重,包括地方政府的心态,操作方式,给你创造的条件,不光让你把投资引进来,将来让你在西部成功,有回报,像温先生讲的,这个公司能够转起来,一定收回投资。
主持人:
您觉得有哪一点最值得与温先生交流?
嘉宾:
这四方面合起来,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其中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点,另外有一些企业,他们很看中西部的另一个优势,像香港的一家公司是利用新疆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种棉花的方式,但是怎么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完成这一项壮举呢,能够使西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比东部更快,这是一个蛮有挑战的问题。刚才温先生讲可成这个点,是公司要抓住一个点,其他很多企业还在观望。
主持人:
您对这个可成还是持保留意见?
嘉宾:
我是觉得一部分可能,一部分必须。
另一位嘉宾:
温先生的讲话我是第二次听,上次是在西部论坛上,他对西部开发的心我是非常钦佩,他对用信息化来推动西部开发也值得赞赏,但对他关于西部大开发,十年可成的总结论我是不能苟同的,刚才他讲到十年可成是针对五十年或五十年以上而考虑的,我坦率的讲,我就是反复的表达我的观点,是之一而不是唯一,我为什么要坚持这个观点,温先生讲西部开发的目标有三个,生活、知识、收入水平,我讲的是西部大开发就一个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知道中央在99年讲第二个战略目标即将基本实现,开始部署第三个战略目标就是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先在东部实施,难点在西部,所以有个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所以西部大开发的目标只有这一个,不可能有第二个。
主持人:
您的西部开发的目标和我们的目标完全不同?
嘉宾:
也不能说完全不同,要比温先生讲的目标要广泛、深刻得多。
主持人:
您不同意的是目标和时间?
嘉宾:
现在的西部比较发达的地区像西安、成都等地区,大体上是工业化的时期,其他许多地区还在工业化时期徘徊,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手工业,我们要在这个起点上来创造。
主持人:
温先生,您也听出来了,他的观点和您有比较大的分歧,来交流一下。
温副董:
我们所谈的是先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大家都知道修建青藏铁路要七、八年,所以我讲十年可成是针对人的看法,实际上我们两个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人的收入生活水平、知识,我不是说和五十年摆擂台,因为我们中国太大。
主持人:
您想就是西部的很多人都像王兆坤这样,已经通过网络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把这个人已经托到一个一定的层次,您觉得您的标准和陈教授的有什么不同吗?
温副董:
我所做的事情是想把我的毕生献给国家,尽我一份的力量,把我在科技领域的重点意见贡献给国家,希望千乡万才把人的向上的力量先托起来,
主持人:
大家对您十年可成的三个标准印象非常深刻,对实现的途径也都非常敏感,就这一点有没有观众或嘉宾希望与温先生交流的?
嘉宾:
我也很欣赏温先生的勇气,西部开发十年可成是出自于一个台湾企业家提出的,所以我们非常非常赞赏,他在西部所做的一切,我也非常非常赞赏,我想,十年可成还是五十年可成,关键在于一个标准,这三个标准关键在于是一个点,还是一个领域,我们判断西部开发是否成功,应该还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那么现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际上没有多大差别,西部的情况也是这样,西部12个省市的中心城市,像成都、西安等都不比东部的城市差,我们判断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能不能成功,是从某个领域还是总体来看。总体上我感觉温先生的提法还是比较大胆,给大家一个鼓舞,给大家创造信心。但是西部开发呢还是要一种崇尚科学的精神。
温副董:
我是边做边学习啦,我是大胆地踏出了一步,但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大家,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在西部开发里面,有两个战略,一个是城市战略,一个是乡村战略,在整个西部有76个地市,104个县市,809个县,希望他们就地创造财富,就地改善生活,
嘉宾:
温先生,您好,我是新疆大学的,西部开发我的标准有两个,和您的不太一样,第一个就是看区域的资源产业化程度,您在您的著作里提到地表资源、地下资源、人力资源。我觉得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这个地区的特色化的东西,也就是他的资源产业化程度是不是较高,因为资本很好吸引,只要给他利润就可以了,人才也很好吸引。但是你的区域如果没有竞争力,没有核心产业,比如说台湾,如果台湾地震的话,那么全球各地的集散地都会变化。但是新疆最有特色的东西我一时也说不上来,新疆的发展战略是一白一黑,白是指棉花,但是棉花的上游就是种子培育方面做得不好,所以棉花品质不行,下游呢深加工又不好,所以它不是一个产业链。那么,如果没有这种突出的东西,在加入
WTO 之后,新疆要找在全球市场上的定位。我觉得网络是一种手段,一种技术,但核心是找到自己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而且能够占领一席之地。这是第一,我把它叫做资源产业化要同步。我认为第二个标准就是管理机制要同步。比如说新疆有个西红柿深加工企业要出口,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去年的西红柿产量非常高,世界市场的收购价格比较低,这个公司拒收,农户们白辛辛苦苦一年;今年世界价格较高,但公司收不上西红柿,我觉得政府要建立一个非常好的规则,大家都要按照规则来作游戏,如果有这两个标准能和东部同步的话,基础要打好的化,有一个非常好的规则和经营运行环境,开发的目的就达到了。
主持人:
这位嘉宾提到区域特色的问题,您刚才大多提到人才资源,我知道您还非常关心西部的地表
资源和地下资源,您这方面的观点能不能和大家谈谈?
温副董:
我想地表资源,一个是提供了观光旅游,现在的观光旅游还需要改善,中国的观光旅游业还有很大的空间,第二个就是特色农业,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地方没什么水,也种水稻,应该指导他们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药材。比如我们说为什么藏药那么好,因为在氧气那么稀薄的地方,植物还能生长,它和别的地方肯定不同,这是地表资源。那么地下资源,我的主张是加速开发,最好是让那些国外的公司开发。因为十年以后,我们就会大量地建起网络,那个时候所用的也都是通讯工具,资源的用处会越来越多,所以越早开发越好。
嘉宾:
我是来自西北大学的老师,关于这一点让我想起一个关于投资的问题。我不同意温先生的看法。关于您说的西部可成,把您的观点拆成两句话,一个是西部开发和美国不一样,当时美国是骑着马,而我们是一种什么状况,所以西部开发十年能成,第二个观点十年开发是一个商机,还可以说服其他人来投资,我把这句话理解成西部开发十年须成。从这个观点上呢我是有保守意见的,在西部开发中,在政策和资金上不是很难得到的,国家也给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西部人的观念和西部的投资环境,在您的书上也曾经提到过,在西部的投资环境里面,人的观念、法制观念,并不是像我们希望中的那样好的状态,这就非常大地限制了地方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您能不能说服众多的国外企业来西部投资,我对此有些质疑。请您指导。
温副董:
我最近有差不多一个多月没有到大陆来,西部开发的商机,我希望能说服他们来投资。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其实就是 marketing,想看看大家有什么反应。事实上西部有很多事情,像你说的观念问题,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你讲什么他们都知道。有很多事情他还弄不清楚,因为投资环境,其实沿海各区招商时什么都答应你,进来以后一大堆问题,这是我的经验。我们现在的对策是,外商和外地投资人有兴趣,你不要到这里来租一块地盖房子。而要先来作一个IPO,开一间采购办公室,先派一、两个人来,费用很少,然后开始寻找这一个地区可以买卖或者可以培养的东西,好处是同时可以发现这个城市的需求,因为来买的人拥有全世界的信息,知道哪些东西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用这个方式来开启。十年可成,我们要加速改善西部同胞的生活,西部跟欧盟有一样多的人口,但平均国民产值却只有欧盟的四十分之一。如果你到股票市场买股票,你不是买最贵的,不是买最低的,而是买斜率最高的,所以千万不要说西部和东部不能比,因为西部的斜率高么。
主持人:
您说十年可成是不是希望给他们更多的希望?
温副董:
不只是希望,我觉得如果按照中国现在的方式发展,还好我们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不然再过五年、十年的话,我们会发展成一个蹩脚的经济,东西部的差距在拉大,人才一直往外跑,所以刚才讲须成。
嘉宾:
我是清华大学的,看了您的书以后,觉得有些提法很好,像开发西部十年才有商机,依靠高科技实现西部的跨越式发展,对我很有启发,是超现代的,摆脱了一种束缚。但是另外一点,我看到您书中提到地下资源开发的问题,现在西部的资源是全国最富有的,应该是加快开发,而且应该像国外的一些公司过来大量的开采,就这一点,我感觉当代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资源,这四个方面的碰撞,在过去的发展过程当中,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这个教训是比较惨重的。那么我们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不应该走过去的老路子,而应该吸取教训,实现人力、自然的和谐、质的发展,所以对于地下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对于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呢,我主张适度开发,把它留给后代,不应该用这代人的享受给后代带来痛苦。我举个例子,陕西发现有个优质煤矿,可以开采五百年,十年以后又有新的资源代替煤了,那么你现在把煤开采出来以后,后四百九十年这个煤矿怎么办?
温副董:
资源开发确实可以创造财富,一些外国机构开发天然资源的技术很先进,在过去15年间使黄金增加了一倍。原因是我们发现了新的技术,用镭射激光探测是很有效的方法,切进去就挖出来,不破坏环境,我们可以与他们搞合作,一起开发。我的意思是说开发资源并不是要排山倒海,破坏环境,肯定还是要保护环境。当然在这方面我不是专家,针对那些可以开发的,还是要加速开发,而一些战略性的,还是要根据国家政策。
嘉宾:
我是来自广西的,可能是您唯一没有去过的西部省区,您为了推动您的西部开发的事业,向国外很多工商企业做了很多marketing,那么在这里呢,我也想向您做一个marketing,我们有共同的一点,就是都想推动西部的大开发,而且很多观念也是相同的,我特别赞同的一个就是,西部开发只有十年可成才有商机。但是,我们也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您的注意力是放在最基础的教育这一块,把IT技术送到最贫穷、最落后的地方,以此来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那么,我们培养的对象主要还是一些比较高层次的人才,我们也有很积极的西部开发的愿望,也有一些很好的设想,比如对西部的工商管理的教育作个变革,更好的培养工商管理的人才,当然,我们也有缺点,我们有愿望,有很好的想法,但是我们没有资源。我想向您做的
marketing是说,在推动西部基础教育的同时,来关注一下西部地区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温副董:
关于高等教育,我并不是很专长。我再次强调,我们并不是用西部开发十年可成来大出风头,或者来跟五十年对抗,完全没有这个意思,我希望要大家一起来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让西部早日脱离苦难的日子。
主持人:
您刚才说到培养基础的人才,只要掌握了技能,做为他们谋生的手段,将来肯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您对此非常自信,大家对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嘉宾:
刚才许多嘉宾都向您问了一些战略性的问题,我想问您一个战术性的问题,我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研究生,也属于您的千乡万才要培养的数码工作者,对这个行业来讲,不仅仅需要人力成本,还需要很多附加的管理成本,正因为这样,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厂商IBM,他在中国大概只雇佣了三千名员工,其中有一半工程师,每年通过校园招聘途径招聘的时候,大概要招收一百名学生,但千乡万才要培养一万名数码工作者,这是一个相当雄心勃勃的计划,我的担心是您的计划由于陷入一种规模的过度偏执中,而导致考虑上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您的远程雇佣,也不是一个很新的模式,在全世界很多的地方都在尝试,而真正作成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印度的班加罗尔,一个是爱尔兰。对于中国的软件产业来讲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个是语言习惯,第二个就是中国的软件产业很不规范,使远程雇佣变成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乡万才有一个很好的千里规划,因为商业需要很多坚持的步骤来实现,我想听一听,您对这些步骤有哪些具体的想法?谢谢!
温副董:
我们看一看美国,在两亿八千万人口中有五百四十五万是软件工程师,而中国呢,每年产出的软件工程师不到四万,也就是说如果美国不再增加软件工程师,我们还需要六十年才能赶上。我们急缺呀,而且你说的
IBM在中国才雇佣几千人,而在印度远距雇佣的软件工程师有两百万人。虽说印度人会讲英语,但他不是天生开口就会。我们可以学,像王兆坤这样,等他三年五年后,他也可以讲。所以我们说至少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可以说远距雇佣,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我也在寻找一些大公司来投资千乡万才,由他们优先雇佣。
主持人:
那这一万名数码工作者,您希望把他们培养到什么层次?
温副董:
我们希望从初一开始培养,到高三以后雇佣,事实上全世界很多软件工程师都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在软件方面是最有创意的,如果立即开始软件培养,他是可以参与的。
主持人:
您有什么措施能够保证您培养出来的这些人能接受远程雇佣,他们不会流失吗?
温副董:
基本上的方式是在每一个乡里有一个办公室,在乡里面的都到分公司来上班,不要到北京来,他在黄羊川,我们在黄羊川乡正在盖办公室,他们可以到我们这里来上班,我们用网络来和他们联系。
主持人:
现在假设一下,如果他一直成长在黄羊川这个地方,通过远程教育培养出来,有没有人愿意留下来接受远程雇佣?
嘉宾:
说句实话,因为我是毕业班的学生,实际上清华那边毕业的大概有两千名硕士生,并不是我们很多人都被外企雇佣,是因为外企并不一定很理想,对于年轻人来说,他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看中opportunity,就是他的职业发展前景,但实际上我觉得您培养黄羊川的学生也好,其他的学生也好,他们以后会有同样的想法,他们也会看一些更远景的东西,恕我直言。
另一嘉宾:
温先生,西部我看还有希望,您非常具有同情心,看到西部的农民生活非常苦,所以提出来的设想。但反过来看,怎么叫成功,对成功的理解,反而感觉是更加灵活的。我再说一句,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不能代替一切,信息化可以满足对信息的需求,使教育提高,但是他终究不能代替钢铁、代替材料筑成建筑物,终究不能代替粮食来满足我们的味觉。谢谢!
主持人:
陈先生提了两点,生活设施的提供并不代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个信息化不能代替全部。
温副董:
我们谈的是信息化透过网络可以远距雇佣,远距医疗、远距服务,可以就地创造财富,这也是工业社会进入所谓第三次浪潮,信息可以带来很多新的东西,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还在进程当中,我们谁也不敢讲说,工业社会究竟还能有多久。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是一个乡村的问题,黄羊川这个地方我们真的不希望给它开一个工厂,我们给他信息化,是毫无风险的。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公路和网络并行,在一个乡,我们把公路开过去,加上宽带的网络,公路可以载运货物,网络可以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
嘉宾:
温先生的观点和感情使我很受震动,我是搞开发的,所以从开发的主体来讲,现在的西部开发不同于以往的西部开发,企业投资占了绝对优势,所以温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提出的西部开发的观点,我们非常需要,如果有更多这样的有识之士,这将是我们西部开发的途径。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理性的分析,西部开发,我个人的研究有一个热点周期短的问题,这个热度按照计算不会超过十年,如果在这个十年期间,要达到可成这样分析的话,我个人觉得比较困难,因为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东部落后的省区,比如福建、河北,比如说辽宁,所以说西部占国土面积的
71%,在这么大的地区十年之内达到大成比较困难,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提法可以促进西部开发,因为这里面会有无限的商机,那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也会适时地到西部来投资,为西部的开发作出贡献。
另一嘉宾:
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要有两个问题想和您探讨一下。一个是建立一个网站相比较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从资金上,从购买计算机上,但是您的网站是否运行的好,是否能够长久的运行下去呢,还需要实际的资金投入。而要维护设备、维护系统、支付上网费、信息费等等,而且特别是一个网站还需要将信息及时更新,看了前面的介绍,目前黄羊川的网站是贵公司来投资运行的,那么怎么能够保证这个网站长久的运行下去?另一个就是贵公司通过网络不仅让学生接触新思想,新概念,而且要建成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平台的投资听说也是贵公司投资操作的,您是如何考虑的,是建一个物流配送站呢,还是有些现有的公司跟他合作?贵公司到西部去捐助,去投资,建设千乡万才工程,将先进的技术输送到落后的地区,我觉得这还需要一些基础,包括物质基础,还有人员的知识基础。那么在古浪县黄羊川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是不是有这样的基础,把先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并转化成一个现行的生产力,还有千乡万才工程能不能如期地按照设想实现下去?最主要的是公司要赢利,那么网站的长久运行是怎么样考虑的?
另一嘉宾:
我是西南大学建筑系的,首先我的观点,在国家的大投入下,在高科技的主推下,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在去年和新疆的一个企业,南疆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做了一个太阳能发电、净水系统,就是这么一个系统解决了这个村一千多人和五千多牛羊的全部饮水问题,许多家买了电视机,可以说整个改变了村镇的发展,因为我去年去了四次,你能立刻感受到他们的变化,他们从中得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但是怎么能可持续发展?
温副董:
刚才我讲,国家的投入是单向的,所以一定要企业化,我们一定要让企业进入西部,我们为他找出赢利点。
另一嘉宾:
温先生您好,我听过您的演讲,看过您的书,觉得很有共鸣,也受到很多启发。因为我曾经作为清华团去西藏访问过,西藏只有两百四十六多万人,数量很小,空气很稀薄,交通也很不方便,总产值也只有
117亿,在这种情况下,我向您提一个问题,如果您是西藏地区的领导要做十年可成,您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您的时间表是怎样的?如果您作为一个企业家您会对西藏感兴趣吗?谢谢!
温副董:
我想藏药是一个重点。其实西藏有很多宗教,空气这么稀薄,他们还有这个智慧。可以举办一些自修班。旅游也是很重要的。
另一嘉宾:
刚才讨论了一些宏观的问题,感到很振奋。我觉得西部最吸引人的实际上就是利润,就是说如果作为一个点来说,您成立了千乡万才公司,刚才我们说了很多资金的流出,我希望您能跟我们描述一下未来资金的流入,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也希望您表述的具体一点。
温副董:
如果说千乡万才公司五年后每年可以培养一万名低成本的软件工程师,所谓收入水平就是你所可支配的水平,前几天我们上海的工程师到台北出差,上海的工资只有台北的一半水平,我很担心他们去了不服气,但是他们回来后作了一个表说,我们的收入比台北高,因为在上海买一处房子,最好的一百平米的,要六十万,但在台北要两百五十万。是你可支配所得,所以说今天付给远距工两千块钱,但北京八千块,可能比北京过得还要好。所以对千乡万才公司来说成本很低,就可以去和印度竞争国外外包的软件任务,作为未来可以赢利的部分。
主持人:
通过对话呢,我们了解了温先生新奇而大胆的西部开发的推论,也和现场的朋作了很多交流。那么在我们节目的最后呢,特别想让温先生给我们具体而形象地描述一下未来十年西部会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温副董:
我想西部的七十六个地级市,应该发展的和东部的地市等量齐观,虽然住在乡下但可以享受城市的一切,我们的梦想是正在建立一个这样的模拟社会。
主持人:
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美景,让我们在这作一个最不理想的打算,如果十年以后您描述的美景没有出现的话,您那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温副董:
只能说我尽量去做,如果这个美景没有实现的话,就让我把自己埋葬在西部吧!
主持人:
其实西部开发寄予了所有人的厚望,包括温先生在内,您的心愿也是我们许多人共同的心愿,我们祝愿您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