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某个冬季的黄昏,一位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陈姓蒙古族牧民,在沙漠中途经的土岗上发现泉水。他登高放眼,只见东面和南面两眼泉水流进沙漠后形成了水潭,夕阳映在水里,金光闪闪。当晚,他就在泉边搭帐篷过夜。他到大草原后向一位大喇嘛讲述了所遇之泉,喇嘛迫不及待地让他带路去看,而后率牧民来泉潭祭神,于土岗最高处建了一个敖包。来年春天,这位陈姓牧民带着妻儿再次来到泉潭边就不走了。他挖水边的草块沙土垒墙建房,从沙漠中取沙蒿,在泉边围起5亩地的园子种果树蔬菜,又在园子四周种沙枣树防沙。在园子东面前人留下的敖包遗址上,他用残砖断石翻盖了一座小庙,然后给这个只有他们一家人居住放牧的地方,取名叫庙庙湖。
几十年后,这位陈姓牧民成了一方的大牧主。上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初期,他的800头牛和5亩园子全部划为公有,他本人也死于狱中。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园子被归还给他的儿女们。他生前所建的小庙已不复存在,他那位回庙庙湖出家的女儿,就在泉水边建起一座小庙,取名“灵泉寺”。
庙庙湖有草场,有沙漠。望得见边际的是草场,望不到尽头的是大漠,这大漠是毛乌素沙漠的源头。陈家百年前迁徙来此就开始种沙枣树防沙,第二代陈家人重返庙庙湖放牧后,上辈人种下的沙枣树已是大树,人们就按家规继续种树。他们用卖牛羊和粮食的钱买来沙枣树,由于南面泉水已涸,其他水源减少,他们就靠驴和马远距离驮水来浇树。每回在沙漠里种下的树,只有1/3能成活,治沙之力十分微弱。
终于有一年,有人买下庙庙湖四周一万多亩的沙漠进行治理,可惜这位老板种下几百株沙枣树后再没能力继续下去。十多年后,所种树木全部干枯。
又一年,一位名叫王恒兴的民营企业家来到这里。王恒兴因父母早逝没进过学校,年少在贺兰山放羊时借侄子的课本识字、学文化,年轻时在草原当过人民公社社长并提出要治沙。来到庙庙湖时,王恒兴已年近古稀。他不忍看着这片大漠被风沙向黄河推去,于是注入巨资进行治理。几年后的今天,庙庙湖治沙初具规模,形成宁夏第一家集生态养殖农庄、藏传佛教文化、沙漠娱乐场所和四星级宾馆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庙庙湖旅游生态园。园中那座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的银川最大的寺院灵泉寺,是在陈家小庙灵泉寺原址上重建的。后来,把这位老人治沙经历写成《沙漠魂》的不是别人,正是陈家那位曾经辍学在庙庙湖放牧的牧羊姑娘。
这些身影的闪动,让我看见了庙庙湖孕育出怎样的生命和灵魂,明白了一点人世间精神沙漠之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