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简报 网站导航
传统社火的遗失
探访社火人
现状调查报告
发展中的社火
 

 

探访社火人

  董国玉,星泉村社火领头人。是我们最初的探访对象。通过他,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社火。
  


采访董国玉,并在采访结束后与他合影留念。

  吴生龙,申中村社火总管,是我们村的社火领头人。他向我们展示了村里的社火道具和服装。教我们如何打大鼓,如何穿戏装等等。非常感谢他,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社火的魅力。以下是我们的采访记录摘要。


申中村社火总管向我们展示打鼓手法

  问:申中村的社火是从那一年开始组织演出的。当时组织的人员有多少人?
  答:我村的社火是从1980年开始组织演出,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社员的演出激情较高,经过村领导的同意,成立了第一个组织演出的班子,班子叫“火神会”由7人组成。我当时任社火头。
  问:当时组织演出的情景怎样?
  答:社火开始组织时,社员的积极性较高,带有一些迷信的思想,希望通过演社火来表达或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虽然当时的生活水平低,但社员们都十分支持社火演出。社火演出用的东西都是大家自己动手做的,龙、狮子的骨架是用铁丝和柳条绑起来的。衣服都是女人们自己裁剪自己做。谁的角色谁做衣服和道具。演出完毕后,衣服和道具由“火神会”统一保管。参加演出的身子(演员)一演就要演三年,中间不能停演(当地的习俗)。演出的节目比较少。没有现在的花样多。身子也少,我村当时身子只有120多人。所以在当时还有社员为演社火而巴结社火头的现象。虽然当时服装简单,社员们却十分投入,因为当时没有其它的娱乐活动,所以把演社火当作是一年中的大事。


申中村社火道具管理员

申中村社火艺人李任


  问:社火在村里一直很盛行吗?
  答:大约在1990年到2000年之间,是我村的社火演出最红火的的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进步,对社火演出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规范,有了统一的服装,并对以前用的一些比较粗糙的服装加以更新,有的服饰还进行专门订作,道具也重新更换,并在原来的节目上添一些新的内容和角色。尤其是晚上的黑社火,十里八村的人们都来看社火,而且当时是我们村、后沟村和前沟村联合演出。在这一时期,社火成了春节里最丰盛的精神大餐。但从2001年开始,看社火的人逐渐少了。

返回顶端

  青海省湟源第三中学 | 2007年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