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stree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典型建筑
  老街原有的典型建筑为:城隍庙、文庙、火祖阁、牌坊、拱海门、基督教教堂以及丹噶尔厅。

城隍庙:城隍庙俯视图

  湟源城隍庙,位于湟源旧城西域。占地6000平方米,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至今有224年的历史是我国宫殿式古建筑之一,庙内古朴典雅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游客不断,各地旅客来到湟源,必先到城隍庙一睹为快。
  城隍庙依地而建,座北向南。南面是照壁,图案灵活现,山门雄伟壮观,建于六层台阶之上,再加山门东西两侧的树围各一个,各装饰花拦雕斗两个,上下两层,这使山门更加雄伟,引人注目,进入注目,进入山门就是戏台,两侧设有钟鼓,鼓有三尺直径,用架支撑,钟用梁悬挂,穿过戏楼正中底部,上面品字形戏台,风貌奇特别开生面,进入院中,沿着石子路往前走,两侧是长廊,长廊显得很对称,东西各九间,里面塑造的人物美观大方,装饰精美。
  城隍庙以它的历史文化而出名,以美丽神话吸引着我们。寄托了无数湟源人的梦想。它是探索古代的依据。我们以它的古老而自豪。

文庙:

  邑有孔子庙,往昔皆以文庙惯称。孔庙位于城内大什字北首,由县知事陈泽藩、探访文庙地方宿儒杨治平等倡议,于民国七至九年间动员各界人士捐献修建第一高等小学时(现第一小学)一并规划修建落成之祀宇。设施布局较为简朴,但不失庄严肃穆,也属别致之古典建筑,与劝学所,学校连成一体,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协调统一。庙内并设有亚圣孟子祀,共用地为5亩,孔子庙因正面临街,同时处于对至亚圣先师孔子崇敬,但是经过孔庙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礼节,文武官员避而逊之,遂不设正门。前外部只设照壁一面,两端左右侧面各辟古典牌坊型掖们门,无斗拱或拱挂牌悬株等装饰,简单而朴素,额顶镶板转刻楷体大字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冠古今”。其东首门旁建有小型古塔地式砖砌焚烧字纸炉一座,美观玲珑,引人注目。当时仍为沿袭“敬惜字纸”之优良传统,方便干净,人皆称道。据说此乃又丹噶尔镇海协营副将郑俩连拔(旗人)于清光绪十年,督率所属兵勇修葺丹噶尔城垣并修葺西石峡(东峡)及药水峡工程毕后,与衙署门前,特凿池筑建之旧物,共两个,一在东关万安街北极山巷口火祖阁门外右首,此可为该员德政之一也欤。入掖门即空旷大院无屋宇,花池等设施,依地势之坡度,北首十级台阶之上,建七檩大墩三间,无任何装潢,只抬头望板多加飞檐而已。
  由于我们去的时候文庙正在整修当中,所以我们只能大略的参观了一下大成殿和东西廊房。其它地方为了安全,工人师傅不让进。

火祖阁:

   又名东山楼。在湟源县东大街。这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它建于明清时代,其建筑高大宏施。随亦单檐。而是外皆加明线一斗五伟。其气势磅礴。建筑为二层,整体建筑颇为丰满,三转飞檐设计。 火祖阁
  建筑整体美观大方,延伸尤而巧妙,观之悬玄欲坠之气颇为壮观。大方富丽,古雅而宏厚严素而独特,特别引人注目。四脚檐超参端头皆悬有风铃,均有五兽雕刻。整个东门楼长11米,而城门宽17米,高10米左右。其二侧筑切长方形台基。高度超越檐柱台基约2尺有余,四面皆卷草花纹。须弥座相叠而成。城门两侧蹲有石狮,左为雄狮,足踩锈球,风带飘逸。右为雌狮,二狮左右相视而立,互为迎合之状,嘴含圆球,皆可转动,姿态生动逼真。为中国特色之古典雕塑形象,栩栩如生,惹人玩味。东门楼上层楼阁均为木质结构,四格子开窗。两侧皆有大窗,屋内光线充足。屋内两侧均有壁画。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中心设立鼎式香炉,蟠龙双耳高翘,其下突出兽内面,口衔提环,四周腰围汉纹套饰花样,三足顶立于石雕莲墩之上,样式异于各庙所有盖顶狮口吐香炉。
  据说,在湟源县城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东门楼大约一米多楼身被埋于地下。新建的东门楼显其原样,更显其宏伟雄厚。

牌坊:

  牌坊为木制结构。此木大多来自东北大兴安岭,柱粗梁大,其犷雄伟,大砖砌三拱门。柱子里外除砥石有紧帖大鼓各一块,前后共八块。杈杆蹬头亦各有石龟衬挡,上架柱头抖拱之下均有饰,旋边浮雕了夯声神图像,格外生色。
   抖拱层垒七级,故显飞檐宏伟,中有乾隆御笔“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金字兰底雕镌花边陡匾一方,檐牌坊翘奇巧,八角皆有小风铃,下垂秋叶挡板,稍有风时响声轻脆 。
   两侧砖砌大墙分镶条屏砖雕人物,花卉,搏古均有,左右分为四大格,每堂皆是卷草花纹,穿边。下即须弥座基以海堂子沿砌 ,雕工自甘肃永靖,雕琢工细精湛,足见其瓦工亦不弱于其他工匠,由此可谓此庙乃各种工艺荟萃精华之所在地也。

拱海门:

  拱海门,数步设有牌坊一个,延伸面积约二百平米.高约6米,长约13米,宽约6米的城门.城门皆由青砖成,城门是古代重要战略之地,所以建造十分坚固,走上城楼湟源的景色尽入眼眶.进入大殿,大殿为组建之最后部分三级阶台之上魏然屹立,整体布局错落有致,雄伟壮观,尤其为明脊暗卷之结构更见高大奇尊,其岭脊高约法12米有条,宽约10米有余,深5架,中间突出之大间又加斜梁,再高起设悬柱,下面为平房,车签等都由石料涂成.在里外两面上首皆有花雕图案镶嵌斗拱7级明暗设施,因之格外独显高峻,在城外里余之即可见其脊瓦超出于所有群首之上,门四开两通,和谐对称,故门扇里外共有四扇,教堂在门之上风扇有十六扇,开窗十扇,外皆对花四格扇而里即细雕透孔英雄人物及奇花异草装饰,图俱为祖国的山水及奇花异草,小分段共十二幅,下堂均为三国人物以及水滸故事人物,四角汉纹浮雕均极精细工艺人物造型布局亦堪如目,皆为上等雕饰手艺.
  城墙犹如等腰梯形,在城墙中为拱海门三个大字,汉隶书写,苍劲古朴,浑厚凝重,有独具书艺特色.据说木工承揽者,甘肃河洲人,是祖国古典建筑艺术之承先启后者,为当时陕甘宁青久享盛名之木工大师.

基督教教堂:

  这是一座纯美国式的基督教教堂,是1921年美籍牧师伯立美夫妇携带家眷,从西宁来湟源传教,1923年修建西式洋楼,无论是外观、还是里面布置都是按照基督教堂模式修建的,另外修建了平房,设有教堂、诊所。他们利用周日召集儿童领读《圣经》,通过给人看拱海门病,宣传教义,扩大影响。


丹噶尔厅:

     清乾隆九年(1744年),西宁道佥事杨应据以“丹噶尔路通西藏,逼进青海,边隘声息关(系)重(大),又为汉、土、蒙古、回民并远近番人交易之所,乃有武弁(低级武职),并无文员,应(建议)添县佐一员”,并通过御史中丞黄廷桂转奏(奏准),调高台县移裁主簿移驻丹噶尔地,设丹噶尔守备署。道光九年(1829年),陕甘总督杨遇春以“丹噶尔为海藏通商,中外咽喉(要地),(由于)汉、番(蒙藏)、土、回,事务繁杂”为由,奏请将丹噶尔从西宁县分出,主薄升格为丹噶尔厅同知。丹噶尔守备署从此改为丹噶尔厅署。

                                             指导教师-张旭林 编辑-付秀娟

牌坊拱海门内壁画民居木雕丹噶尔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