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千乡万才计划| 新闻中心| 会员学校| 在线视频
频道首页   民风民俗   地方特产   田园旅游   招商引资
传统节日
·社 火 ·社火的传说
  ·赛马会 ·花儿会
  ·黄河灯会
  ·春 节
·黄羊川的春节怎么过
 
本地民俗
·趣味传说 ·鄂 博
  ·婚 俗 ·办丧事 ·棺材
  ·语言考证
  ·黄羊川民歌五首
  ·黄羊川儿歌七首
  ·绣荷包
历史文化
·西路军悲歌古浪
  ·干柴洼拉锯战 .横梁山阻击战
  ·古浪城血战.南山激战
  ·汉代古墓群 ·古代烽火墩
  ·黄羊川"野史"补白
  ·"断山口"的传说
  ·西路红军第九军血染古浪
   
看 今 朝
·国际会议中心
  ·乡民电脑培训班
  ·蔬菜网上卖

民风民俗

传统节日

三月三
  “三月三,吃个干枣山”。在本地,人们过年蒸馍馍时,要蒸一个尺许高、底部七八寸宽,下宽上窄的“枣山”--一种面食制品。从腊月三十晚上起,供奉在正屋上首的供桌上,讲究是一直供到三月初三才吃。其实有些人家一到二月就吃了,也有不出正月就吃了“枣山”的。
  “枣山”供给哪路神仙呢?众说不一。其中有一说,说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这天在天庭大开“蟠桃宴”,“枣山”就是献给王母娘娘的。枣又称“枣子”,同“早子”谐音,可以看出供奉“枣山”的用意是祈求子孙兴旺。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枣山”是供奉土地爷的,祈求五谷丰登,也很合情理。这一说,可以用把“枣山”做成谷堆状作为论据。
  三月三,是个古老的节日,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已节”演变而来的。那时这个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三月上旬。“已”是地支中的干位。过去纪年纪月纪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字轮番搭配,以数学组合方式组成六十个组合形式来记日记年。“上己”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己”的日子,因此叫“上己”。过去,在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郊游踏青。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礼教约束,自由交往。
到秦时,“上己节”的活动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这天,人们在郊外水滨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各行其乐。到唐代,这种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诗圣杜甫描写玄宗宠妃杨玉环及其姐妹到长安城外郊游时就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下去了,即使某些仍保留着这一风俗的地方,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成了一个休息、游乐和集市贸易活动的节日。但在我们这里,没有旅游、休息的说法,我们吃个干“枣山”就算是过三月三了
惊蛰
  旧说此日“人牛百叶开”,家家喝酥油茯茶、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
清明节
  前一日为寒食节,上坟扫墓,烧钱挂纸,家家吃凉面、酿皮等冷食。清明日,踏青郊游。旧时,古浪、土门、大靖等集镇在清明日举行城隍出府活动,四乡八邻都聚到城隍庙周围,各种艺人弹唱作乐,唱大戏、耍把戏、打拳弄棒,无所不有。各路买卖人也云集这里,摆摊设点,吆喝叫卖,热闹非凡。现废旧俗,清明节作为祭奠革命先烈的节日,组织青少年扫烈士墓,讲英烈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清明寒食由来: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非常宠爱他的妃子骊姬,想把君位传给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就把太子申生杀害。申生之弟重耳为了保全自己免遭株连,就离开了晋国,四处流亡。重耳受尽了艰难困苦。有一次,他们在大山里迷了路,几天没吃东西,重耳再也走不动了,他绝望地仰天长叹:“重耳一死小事,恐怕将来晋国的百姓就难康乐了!”随从介子推一听这话,想到重耳苦难中还不忘百姓,就跑到高处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让重耳吃。重耳问:“哪里来的肉?”介子推便把肉的来历说了,重耳深受感动。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做了国君。他就把流亡期间跟随他的人都封赏了,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重耳前为介子推叫屈,重耳猛然想起,心中有愧,马上叫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可是介子推不来。后来重耳亲自去请。当重耳来到门前时,只见门闭锁扣,问及邻人,方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重耳命人搜山,但不见踪影。后来有人出主意,在三面放火,留下一面,让介子推出来。重耳听了有理,便命放火。顿时满山火光冲天。可是终究未见介子推出来。等火熄灭,只见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焦树下面。重耳哭拜了一阵。移尸安葬,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的柳树洞里有件东西。重耳掏了出来一看,原来是衣襟一片,上有几行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愿政清明又清明。重耳看了,把血书拿上,将尸体葬与大树之下。就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年到了介子推死的那天,都要严禁烟火吃寒食,这就是清明寒食的由来
四月八娘娘庙会
  旧有“四月八,娘娘庙上求娃娃”的习俗。较著名的是泗水乡双塔村爷爷山上的娘娘庙会。是日,周圆几十里的男男女女纷至沓来,祈求送子娘娘放生,早得贵子。入夜灯火通明,逛会男女围火而坐,各路艺人弹拉说唱爱情歌曲,通霄达旦,热闹非常。1958年拆庙禁会,今又恢复。
端午节
  这天家家户户插杨柳枝,饮雄黄酒,以求“五彩续命”。姑娘媳妇做香草荷包,戴在胸前。家家吃粽子、米糕和韭菜饺子。学生多列队登高。《太年御览》中记载:“仲夏端午,初也。”“端”是开始,它和“初”的意义相同,“初五”既为“端午”五月初五中有两个“五”因此也作“重午”或“重五”。古时候人们常把“午时”当作“阳辰”因此,端午也称作“端阳。”后来,楚国大臣屈原于初五日,投汩罗江而死,民间百姓为纪念他,便把这一天定为节日,端午节由此而来。相传,因唐玄宗生于农历八月初五日,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讳,称“端午”为“端阳”。
六月六庙会
  农历六月初六日各地寺庙皆过庙会,男女老幼前往浪会朝山,僧、道还要晒经,信女们争相翻经,以求来世“女转男身”。昌灵山庙会人多时长,从初一到初六日,除本县外,兰州、景泰、武威、民勤、永登、永昌等市县的善男信女也纷至沓来,热闹非常。

上一页 下一页

(资料来源:黄羊川职中提供)




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 050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