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站首页| 千乡万才计划| 新闻中心| 会员学校| 在线视频
频道首页   民风民俗   地方特产   田园旅游   招商引资
传统节日
·五月十三
  ·春 节
 
本地民俗
·特色的社火队
  ·铁芯子
  ·凉州乡村婚俗
  ·宝卷 ·狮子舞
  ·民歌
  ·灯节
历史文化
·凉州孝贤
  ·地方方言土语
看 今 朝
 
   
   

民风民俗

凉州贤孝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为一种植根于武威民间的古者说唱艺术,凉州贤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艺术感召力。一踏上凉州的土地,不论是乡里城里,农舍庭院,还是街头巷尾,茶坊酒肆,只要是人群聚集之所,几乎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乡土味十足的民俗风情画:一位双目失明的盲艺人,怀抱三弦,席地而坐,自弹自唱。周围或站,或蹲,或坐,围满了听众。盲人那动情的演唱,时而低沉,时而欢乐,时而悲愤;人们的心被他深深地牵动着,或怒,或喜,或悲,或愁,或感叹唏嘘,或自言自语。人们在这种乡土艺术的浓郁氛围里,咀嚼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凉州贤孝以这样朴素的形式,作为一种通俗的审美对象而存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凉州贤孝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它广泛流行于武威城乡,在与武威毗邻的古浪、永昌等地也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由于史料未有记载,对它最初形成的年代难有定说,老艺人们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大多认为它产生和形成于清朝年间。

  从事凉州贤孝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是盲人,特别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数。为了寻找生活出路,一些盲孩子自幼从师学艺,学成之后走街串庄四处卖唱,当地人称之为“瞎弦”。

  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极为简单,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多于一人的演唱方式也偶尔有之,如果另有一、二人吹笛、拉二胡或敲木鱼、碟子等伴奏击节,或有数人合唱最末一句以加强气氛,谓之“接后音”。

  凉州贤孝的内容主要是颂扬古今英雄贤士、淑女烈妇、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故事为主,寓隐恶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行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为“贤孝”。“贤孝”的唱调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幽默,风趣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演唱中间,艺人们边与听众交流,边即兴创作,往往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凉州贤孝的音乐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是我国古代凉州一带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是当地人民的文化的结晶。凉州贤孝吸收了“凉州杂调”和地方民歌的丰富营养,充满着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曲调沈畅动听,富于变化,即兴性很强,能生动形象、活脱通真地表现各种故事人物;说白诵唱自由多变。间奏过门长短随意。常用的曲调有:招徕观众、烘托气氛的光调过门;赋比起兴、预示情节的开篇越音;交待事件、步步发展的光调;引向高潮、字字紧扣的喉音;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悲音,悲愤欲绝、诙谐有越的花调等。

  凉州贤孝唱本十分丰官,以传统段子占大多数。一般分为“国书”和“家书”两大类。以帝王将相、国事兴亡为主要内容的唱本为:“国书”,像《五女兴唐传》、《关云长单刀赴会》、《包公案》以及反映近代政治事件的《鞭杆记》、《打东北》、《打西北》等。“家书”主要以反映人情世俗、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为主,如《粱山伯与祝英台》、 《白鹤鸽盗桃》;《汗巾记》等。新创作的有影响的本子主要有《解放大西北》、《盲艺人重见光明》、《王婆养鸡》等。

  凉州贤孝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民间演唱。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宣传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发掘、整理、继承、发展这一独特的民间文艺形式是很有必要的。

(资料来源:凉州区金沙中学提供)




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 050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