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乡的地理位置
板桥乡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吴忠市利通区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6°6ˊ--108°22ˊ,北纬37°30ˊ--38°08ˊ,地势海拔在1126米--1127米之间,境内地形以平原为主。从大区域来看,向南出中宁、中卫可达甘肃、陕西,向北至银川、内蒙古。从小的区域来看,靠近市区,北距利通区5公里,南距金积镇4公里。银平公路,西二环,石中高速公路穿乡而过,尤其是银平公路,每天有近千辆车经过该地,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多元信息以及良好的市场,都为板桥乡发展城郊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利通区板桥乡基本概况
板桥乡地处吴忠市利通区西南,东靠市区,西接金积南部马莲渠乡,东北角接吴忠镇。面积30.68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30109人,其中回族占全乡总人口数的87%,乡辖11个行政村,总户数6128户,耕地面积18864亩,人均0.63亩。全乡有12所学校,其中初级中学2所,小学10所,此外,还有信用社、卫生所,兽医站、供销社等。
板桥乡回民简介
板桥乡虽地方不大,但却在区内外享有盛名,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建有利通区最大的回族宗教活动场所--道堂,更是著名宗教人物马腾霭的出生地。板桥乡的绝大部分居民都是回族.
从回回在我国出现时起,宁夏吴忠就是回回人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地区。唐天宝十五年(756),唐肃宗在灵州登基,借大食兵平定"安史之乱"。平乱后,这些大食兵的一部分留居黄河两岸,和当地的其他民族通婚,世代繁衍,时称董客或土著客,这就是吴忠的回族先民。唐末至五代,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改经灵州;,不少相继来华的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商人、工匠、农民等在灵州落籍定居。北宋西夏时期,大食及西域各国贡使及商人,许多留居于灵州。唐宋时期是回族先民的初入阶段。
蒙元时,在成吉思汗统领的三次西征中,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西亚人参加了蒙古军队,他们被编为"探马赤军"
的"回回军",随着战场的转移他们进人中国。据《元史》记载,至元八年
( 271)九月,元世祖忽必烈诏令"西夏回回军"参加统一全国的战争。十六年,战争平息,诏令"探马赤军"随地人社编民,一事屯垦,二待征战。吴忠一带水草丰茂,是重要垦区,为"回回军"及其亲属定居地区之一,逐步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格局。他们由于受信仰伊斯兰教的影响,作为共同民族的意识逐渐形成。这些回回人,有些和当地的土著民族结婚,繁衍生息。一部分蒙古人也逐渐融于回回人之中。元朝中期,回回人改用汉姓的逐渐增多,普遍学习汉文、汉语。汉语成为回、汉的共同语言。
明初,大批回回以"归附上达"、"来王土夷"
以及"土民" 的身份被安置在灵州一带,形成许多回回人聚居点。《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洪武十六年(1383),"编集原遗土民及他郡工役民夫之忘归者,为瓦渠、枣园、首卷板桥四里"。灵州河口守御千户所所属十"百户"中,有"来王士夷四百有奇"。《万历朔方新志》卷三记载,归附残元部落"处于瓦渠四里为民,号土达,使自耕食户,简其壮者充营卒,食粮征操"。永乐六年(1408),明朝规定,回回商人如携马千匹来贸易,可以允许他们到黄河以西"兰州、宁夏等处交易"。这使许多回回商人进人吴忠一带。《明武宗毅皇帝实剥卷十七记载,正德元年(1506),灵州"内有土民四里并土达军余六百户"。明朝廷还采取限制回回本族通婚强迫同化的措施,客观上造成回回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间广泛通婚,回回人口迅速增长。清真寺普遍设立,回民环清真寺而居。这些原属不同民族的人都信仰伊斯兰教,都使用汉语,共同的纽带使回回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在吴忠形成了。
清初,随着形势稳定,经济发展,宗教生活正常,回族人口日益繁多。乾隆四十六年(1781),陕西巡抚毕沉在奏折中称"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吴忠一带是回族居住密集区。同治年间,金(积)、灵(州)回族村寨星罗棋布,有堡寨578座。但是,由于清朝统治集团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激起了西北地区回民反清起义。其中以马化龙为首,以金积堡为中心的第三次回族反清武装起义,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同治九年(1870)起义失败后,回族人民遭受空前浩劫,清政府为从根本上分散回族势力,强迫回民互相迁徙,金积堡回民老弱妇女1.2万余人迁至固原州,寄居金积堡的陕籍回民6400余人迁至化平直隶厅(今径源县),而将甘肃张家川回民迁至金积堡等地,宁夏(今银川)
回民迁至吴忠堡秦渠以南等地。民国,吴忠回族聚居区内,封建占有关系日益加剧,良田沃壤都被官僚、地主所侵占,地租。高利贷对回族群众的剥削非常严重。再加上马鸿奎年年扩兵,回族人民又负担着沉重的军事费用。吴忠有相当一部分回族到陕北、新疆、包头躲兵、逃难。但是,顽强不屈的吴忠回族人民,在新的环境中重建家园,至民国后期,又逐步发展起来。据《宁夏纪要》记载:"该处(吴忠堡一带)本为荒地,经回民垦植,始成沃土,至今蔚为本省最大市镇。"民国
29年(1940),金积县回族 1.6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32.94%。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写道:"金积为回民最密之区,他们处处表现不一样的精神。金积境内的道路和水渠没有不是井然有序的。农地阡陌整齐,荒废之地绝难发现。对于农事之耕耘除草,也能工夫实到。"新中国成立后,回族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人口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全市(包括金积)回族3.83万人,占总人口的52.11%。1998年,全市回族16.44万人,占总人口的55.18%,为宁夏回族人口最多的市。回族遍布各乡镇,杨马湖、上桥两乡基本为纯回民乡。板桥、扁担沟。古城。马莲渠四乡回族占80%以上。本地回族以农业人口为主,亦农亦商,主营商业、饮食业的也很普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