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板桥中学关怀引知申请方案
  培训项目需求
  培训条件
  板桥的优势
  板桥风采
   
 |板桥风采|

回族的习俗
  衣食宅居 服饰 回族服饰多与汉族相同,但也有其特点。成年男子(尤其农村)都喜欢戴白色或黑色平顶无沿小帽,有的戴尖顶六角无沿帽。上衣喜欢穿白衬衫并着青色坎肩,显得清秀素雅。妇女(尤其农村)喜戴盖头,上裹头顶,下披双肩,额下系扣,遮掩耳发。妇女年龄不同,盖头的颜色也有区别。老年妇女多选用白色或黑色,中青年妇女多选用绿色。现在,许多中青年妇女也喜欢戴圆顶无沿白帽,而大姑娘们大都戴色彩素雅的纱巾。回族妇女也喜戴金银首饰,还有扯脸、扎耳、染指、扎裤脚等习惯。
  饮食 回族以米、面为主食,传统食品有撒子、油香等。讲究色、味、形、器及营养。
  回族严格恪守《古兰经》规定,吃阿訇或其他诵经人宰杀的羊、牛、驼等食草类反刍偶蹄动物肉,不吃马、驴、骡和凶猛禽兽肉,不吃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
  回族一般不饮酒、吸烟,喜饮盖碗茶。盖碗口大底小,上有盖,下有托盘,造型美观,轻巧玲残沏茶配料很有讲究,有"八味茶"、"十味茶"等不同的沏法。"八味茶"又叫"八宝茶",配料有茶叶、白糖(或冰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果干等。耳聪目明的长寿回族老人,都有饮盖碗茶的习惯。
  宅居 旧时大多数回族居住土木结构平房,正屋面南。地主、商绅和官僚建四合院、堡寨和府第。新中国成立后,多建砖木、砖混结构平房。八九十年代,农民致富后,有建二层住宅楼房的,设计、装磁新颖,具有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派。新居落成,邻舍、亲友前来为主人贺喜,俗称"洗泥"。
其他习俗
  取经名 婴儿出生后须取"经名",以表明其穆斯林身份。取经名时,家人抱婴儿立于门内,阿訇或教长在红纸上书写婴儿出生年月和祈祷词,求真主使他(她)长寿,身体健康,给养丰富,信念坚定,有一切美好的事物。多以圣贤、圣妻或圣女之名取之。
  做满月 妇女婚后生第一个孩子最为贵重。满30日,由娘家出面邀亲友携礼品前往祝贺,婆家摆筵席招待,又请阿訇诵经,散甘贴,求平安长寿。
外保 少子女者,请子女多的同辈亲戚或邻居作保。被保人多取名"宝姐"或"宝宝"。
  许岁 几代单传或只生一个孩子,每岁须宰鸡一只过"七帖",以讨平安。至12岁时宰杀牛、羊,酬待宾客,俗称"了岁",意即以后平安无事。
  沐浴 回族素来讲究卫生,重视沐浴。沐浴分"大净"和'小净"。大净用吊罐盛水,由上而下,净洗周身三次。小净用汤瓶盛水,依次洗手。漱口、呛鼻、洗脸、洗肘、摩头、摩耳、摩项、洗脚,每处各洗三次。凡遇肌体破伤出血、生疮流脓、呕吐,必沐小净。参加聚礼、婚丧仪式及房事、梦遗、妇女行经之后,均沐大净。清真寺建有专供沐浴的水房,家庭备用汤瓶、吊罐。

特产状况
  板桥乡是吴忠市利通区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又是苇席编织,奶牛养殖基地。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4000万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2.8%,农业人均纯收入3423元,全乡具有50万元以上个体私营企业55家,个体私营工业812户,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9823人,本乡较大规模的企业有:梁湾新型清真乳品厂,红旗铸造厂,三星造纸厂以及大型米面加工厂。
  板桥乡在发展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 地处黄河冲击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利通区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2. 101国道穿乡而过,形成以国道两侧为主的粮食加工企业。
  3. 全乡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又靠近市区,工程承包发展讯速。
  4. 奶牛养殖和蔬菜温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
  5. 苇席编织业是全乡最传统的特色产业,投资少见效快。
  6. 101国道穿过本乡,每天过往车辆很多,修理业成为全乡的新型产业。
特色食品

  吴忠白水鸡:用老汤(即经常煮白水鸡的汤)加清水,还有调料包,把母鸡放入锅内,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慢炖。待鸡肉煮熟(以能用筷子扎进鸡肉为宜),捞出晾凉,再取鸡油抹遍全身,使鸡皮发亮。吃时将熟鸡带骨剁成5厘米方块,码在盘里,配上三花油一小碟上桌。看上去色泽黄亮,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味道醇厚,鲜嫩爽口。此菜尤以吴忠一带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颇享盛名,故名"吴忠白水鸡"。
  黄芪羯羊脖:将黄芪用温水洗净,放入砂锅,加进冷水。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慢熬。将绵羯羊脖肉顺骨节切开,从骨节中间一砍两半,放人清水中浸泡30分钟,再放入汤锅稍煮一下,捞出控净水份。然后将熬好的黄芪汤汁和脖肉块一并放入砂锅置旺火上烧,撇净浮沫,放人调料包、葱段、精盐,待肉烂汁浓,捞去葱段和调料包,装人汤盘上席。这道菜具有滋补提气作用,是宁夏民间常用的食疗佳品。
  手抓羊肉:用羯羊肉烹制,以手抓食而得名,鲜嫩味美,不腻不膻,冷食时佐以盐面或葱花油即可。吴忠市利通区的"国强手抓"和"老毛手抓"已经上了全国名小吃。

旅游景点

  板桥道堂 位于吴忠镇西南5公里处。民国6年(1918)建造,占地约30余亩。道堂四周筑土围墙,底宽5米,顶宽2米,高9米。围墙四角建造高房,共置房舍百余间。道堂正中悬"回教导师"、"普渡世人"匾额。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8年重修,建仿古拱脊亭台,明柱林立,四檐翘首,悬挂银铃,亭台正中挂"道光普照"、"命履根归"、"道衍古今"匾额。1997年,建成道厅大殿,面积1000平方米,钢混结构,半坡瓦式卷棚、平方梁、花廊播板等装饰采用泥式沙浆混凝土预制块雕刻。住宿楼一栋,有房60间,其它房屋182间。板桥道堂是哲赫忍耶门宦板桥分支的宗教活动场所。
  板桥寺 位于板桥乡板桥村。系哲赫忍耶板桥门宦所在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建造,原为宫殿式古典建筑,有一脊二卷起脊的大殿、配房、浴室等37间。民国27年(1938),设阿匐教义国文初级讲习所。自治区知名的杨学智阿匐,在该寺开学多年。1958年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保留开放,"文化大革命" 中拆除。1981年,由何洪奎等人倡议集资重建,现有砖木结构的大殿30间,配房、浴室等37间。
  何家巷道大寺 位于板桥乡高家湖村。相传清光绪初年建造,宣统二年(1910)、民国23年(1934)翻修、扩建,属伊赫瓦尼派。原寺规模较大,大殿为宫殿式,起脊门楼,配房、浴室为出岔砖木结构,共 35间,寺田 12亩,苇湖 100亩。自治区境内有影响的阿旬马宗吉、马振东、马玉清、闽生智等先后在该寺开学多年。新中国成立前寺内设回民初级小学一处。1958年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被合并,"文化大革命"中拆除。1981年集资重建,现有砖木结构大殿24间,配房、浴室18间。

牛首山
  在吴忠市利通区西南约20公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山,由武英、文华两峰组成,南北对峙,望之如牛头上的犄角,故名牛首山。牛首山上,寺庙众多,构成了两大寺庙群,一个叫西寺,一个叫东寺,统称牛首寺。西寺群以万佛阁.睡佛阁、净土寺、三教堂为中心,修建在牛首山西麓的幽谷中,西寺群枕山面河,坐东向西。云锁峰岭,峭壁磷峋,树木苍翠,山花吐艳,寺庙错落其间,景致颇为壮观。净土寺南坐落着大鸿庵、观音台和极乐寺等寺庙,其间有清代到民国年间的碑刻五块。净土寺北有滴水寺.万寿庵等古迹。牛首山峰顶还有大西天、小西天和清凉寺等三座寺庙。
  自西寺群向东 5 公里左右是东寺群。东寺群以金塔寺 为中心,寺前是娘娘庙,北面的山拗里是大鸿庵,庵后有高约百米的舍身崖。崖上有一寺,名叫保安寺,寺内现存明清石碑各一块。由保安寺向东的山巅上是晴峰寺,山腰上有苦工庙。沿山坡南行,排列着药王庙、睡佛洞、还魂堂,山顶上有观音堂。在南山脚下还有几座无名小庙,山上向西排列的有三佛殿、四量庵、西方境。再向西是龙泉寺,寺下泉水清洌。龙泉寺上面是山神庙,山顶是天王殿。顺山谷曲折而行,有太阳宫,南面是无量殿。在这里向东眺望,可以看见东寺群的全貌。
  牛首山寺庙群是宁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庙宇最多的古建筑群,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宁夏及陕甘地区的百姓前来拜佛烧香,寺内香火常年不断。

  宁夏山川是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旅游胜地。她有红军长征经过的六盘山,有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融江南水乡与大漠沙海为一体的沙湖,有可以骑骆驼滑沙乘羊皮筏子的沙坡头,有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海宝塔、须弥山石窟……这些足可与全国各地的旅游胜地比肩而无愧。如今,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振振步伐,这些 已愈来愈为人们熟知和喜爱。江泽民同志题曰:"塞上江 南,大放异彩",是一点也不错的。通过以下旅游景点的介绍,你将会感受宁夏山川的诗请画意和独具的韵味。

西部影视城
  为防止外族人侵,明清两代在宁夏修筑了很多关隘。各个关隘之间均以上城堡相连。北路中的上城堡镇北堡就是其中的一座,今天著名的华夏西部影视城就在这里。
  出银川市向西30公里便来到了华夏影视城。远远望去,一座黄土构筑的土城堡孤独地屹立在荒原之中,昔日边防要塞的雄姿如今早已面目全非。除了1958年"大炼钢铁"时在这里热闹过一阵子以外,它一直默默地立在这片荒原上。然而,自张艺谋在此拍摄《红高粱》一炮打响后,这个古堡一下子红了起来,再经著名作家张贤亮加工后,便成为一个以拍摄中国西部风光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基地。目前,已有《黄河谣》、《战争与爱》、《红河谷》、《飞天》、《少奶奶的情人》、《老人与狗》、〈大话西游〉等10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过外景。
  镇北堡所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剧组到此拍摄外景,与上堡的独特构筑方式及它所蕴含的历史底蕴是分不开的。镇北堡与外地城堡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外地城堡的高墙大都是砖石垒砌而成,西北地区的城堡却是就地取土,用上一层层夯筑起来的。镇北堡也是土夯而成,但它的独特之处却在于筑堡用的黄土全部都蒸过,这正是镇北堡一直屹立至今而不倒的原因。这种罕见的建筑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在今天显得愈来愈独特,愈来愈稀罕。正因为此,在这里拍摄外景,往往可以产生神奇的效果。
  影视城不仅是一处影视拍摄基地,经过张贤亮独具匠心的设计,还将它建成了一处影视游览基地。影视城保留了著名影片及电视剧中在画面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场景。如《红高粱》中的"九儿居室"."酒作坊"、"月亮门"。《新龙门客栈》中的"龙门客栈";《黄河谣》中的"铁匠营",等等。影视城还在外表残破的古堡内开辟了展厅,展示在影视城拍摄外景时的剧照、所用过的服装、道具及其他文字资料。还保留下来了一批重要的服装道具,如《红高粱》里面的轿子。这些只有在电影上看到的场面,在影视城你却能亲临其境。如果再穿上道具服装,你也能过一把演员瘾。
  华夏西部影视城人工雕饰最少,却产出影片最多,从这里升起的明星也最多。到这里看一看,从中也可以获得不少人生的感悟。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坐落在银川市西贺兰山脚下,距银川市35公里,是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墓群。西夏陵区东西4公里,南北10公里。在 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 9座帝王陵墓和140多座大臣勋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黄色的陵墓,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贺兰山下连绵延伸开去,在阳光映照下,满目沧桑而又十分壮观。
  西夏王陵由南向北依年代先后构筑,每座帝陵,都是一个单独的完整建筑群,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同北京的明代"十三陵"陵园相当。各个陵园的布局大致相同,方向都朝南而略偏东。陵园地面建筑均由角楼、门阙、碑亭、内城.献殿、塔状灵台、神墙等单个建筑组成。陵园的四角有角楼,标示陵园的四周界至。门阙在陵园的最前面,左右对称。既象征宫廷巍峨森严的大门,也是整个陵园建筑的入口。在内城的南墙下中间,出土过鸦吻、瓦当等遗物,证明这里是原来的门洞,在门洞上面建有高大的门楼。由南门进入内城,在四周以神墙封闭的庭院中,有一处献殿遗址,是西夏皇帝向列祖列宗举行祭奠的地方。高大的塔状"灵合",位于内城的西北,也是符合中国古代建筑组群传统的。从总体平面看,西夏陵园既参照了唐代帝陵的基本特点,又仿效了宋代帝陵的一些建筑布局格式,而又有西夏独具的特色。这种特有的布局形式,是西夏文化同我国汉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西夏陵的建造规模,是中国现存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它的存在,成为西夏王朝曾经在中国西北这块土地上兴盛过的象征,其宏大而气势恢宏的陵园建筑,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风貌。它不仅是西夏皇权的象征,而且凝结着伟大的创造精神,从中可以看出西夏工匠艺人的精湛技艺。
  为保护好出土的大量的西夏文物,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在西夏陵区东侧修建了西夏博物馆,于1998年对游人开放。馆内陈列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西夏历史文物展;一部分是西夏研究成果展。历史文物展部分展出的文物有 671件,主要有雕龙石柱、石马、西夏瓷器、西夏文碑、人像石座、佛经、佛画、铁甲衣、官印等。研究成果展分西夏故地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和国内历代学术界研究成果等部分,反映了西夏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0年,国家文物局首次将西夏王陵同西藏布达拉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斥巨资进行空前的保护和发掘。现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三号陵即李元吴陵的四面神墙、月城.角阙等已发掘完毕。其中最令人振奋的发现是人头鸟、双臂残缺的精美石雕"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梵语音译,汉语译作"妙音鸟",据说是喜马拉雅山中的一种能发出妙音的神鸟。后被作为西方"极乐世界"之鸟,被描绘成人身鸟形。据宁夏考古研究所同志讲,这是可与埃及狮身人面像和古希腊维纳斯媲美的重大发现。目前考古人员用出上的残块已拼对出三十多件"迦陵频伽"造像。

沙 湖
  沙湖是一个极有特色的旅游度假区。我国南方固然湖泊纵横,但少沙。北方多沙却又少湖。既有沙丘又有湖泊,既像沙家近又像腾格里,既像江南水乡又具大漠风光,二者紧密相连相得益彰的景观,在全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沙湖在银川市东北平罗县境内,距银川市区56公里,是一处将塞上大漠的豪放粗扩和南国芦荡的温柔秀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旅游胜地。
  这里本是一片洼地,1958年秋一场山洪暴发,冲决排水沟;洪水排人这片洼地,遂形成了这片湖泊。当时叫做元宝湖;l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白立忱来此视察,根据这里既有沙又有湖的特点,把它定名为沙湖。沙湖总面积45.1平方公里,湖泊面积8.2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还要大 2.6平方公里。流动沙丘 12.74平方公里。沙湖的湖与沙如天造地设般结合在一起,湖水碧波荡漾,沙海金浪起伏。湖里有游鱼飞鸟,芦苇丛一丛丛兀然立于水面。如果在这芦苇荡中开个春来茶馆,一定别有风味。每当乘坐汽艇穿行芦苇荡中,浪花飞溅,使人仿佛回到了童年。南面300多公顷沙漠,沙丘起伏,是开展滑沙、沙浴.骑骆驼等各项沙上运动的好地方。
  沙湖旅游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春多风沙;夏季酷热时间短,昼夜温差大 ;秋季雨量集中; 冬季降水少。5月至9月,气温在15℃~18℃之间;相对湿度在50%~80%。因此,5月至 10月是沙湖旅游观光、避暑度假和运动娱乐的黄金季节。尤其是盛夏的七八月,沙湖的平均气温只有24℃左右,与内地那种烈日炎炎,酷暑难耐的与气温相比,算得上是凉爽宜人。到了午夜时分。凉风习习,使人如浴春风。气候上的这些特点,使沙湖成了名副其实的避暑旅游度假胜地。它比我国一些传统的避暑度假胜地如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青岛、大连等地的同期气温都要低。
  1994年,国家旅游局将沙湖旅游区列为首批公布的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目前沙湖旅游区己形成了规模,已开发的景点和游乐活动项目有游乐园、潦望塔.茶花苑、水族馆.苇荡迷津、湖心鸟巢、百鸟乐园、西部大漠、蒙古包旅馆、西夏行宫、大漠旱舟.水上滑梯、水上跳伞、水上摩托、滑沙索道.湖中荡舟、天然浴场,游泳、垂钓、滑沙.沙浴、骑骆驼、跑马,等等。
  沙湖周围的人文景观也很了得。以沙湖为中心,它的南边有西夏王陵和华夏影视城,西边是拜寺口双塔和贺兰山岩画,东边、北边也有不少古迹;形成了一条宁夏北部旅游路线。quot;1993中国山水风光年"活动中,沙湖与广西桂林、湖南张家界、海南天涯海角、陕西华山等一起被国家旅游局推向海外旅游市场。
  1991年 6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沙湖时,欣然命笔写了"沙湖"二字,并且感慨地说:"到了宁夏,没到沙湖来,那就太遗憾了!"

沙坡头
  从银川坐火车去兰州,沙坡头是必经之路。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就是从这儿穿过的。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它是由春季腾格里风沙自西北向南延伸堆积而成的大沙丘。黄河自黑山峡穿石而出,向北直抵沙坡头。黄河在这里的沙山下拐了一个弯,河面渐宽,水势平稳,滚滚而去。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黄河与沙山互不侵犯。不管风沙如何肆虐、不管激浪怎样冲刷,沙山依旧不倒,黄河依旧奔流,既没看见沙山移位,也没看到黄河改道。这种黄河与黄沙友好相处的景观使沙坡头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区。为了保证包兰铁路线的畅通,当地的治沙工作者独创了一quot;草方格沙障"固定住了沙丘,吸引了不少中外参观者。
  令沙坡头闻名遐迩的还有沙坡鸣钟。爬上百米高的坡顶顺坡下滑,就会听到一种如钟似鼓的响声。阳光越强,天气越干热,响声也就越大。这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富含石英的沙子与人体接触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除此之外,沙坡头还有两项特殊的旅游项目 :一是在沙坡头的黄河岸边,坐上羊皮筏子畅游黄河;一是骑骆驼穿越沙海。这些对于没见过这些景象的外地人来说都是颇具吸引力的。

青铜峡塔
  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名山古刹中,有不少著名的佛塔。但那都是单个的塔。有些地方有塔林,像嵩山少林寺塔林,但那些塔是一个高僧死了建一个,面貌各不相同。在宁夏中部的青铜峡,有一处国内罕见的塔群,这个塔群全国找不到第二处,那就是闻名遐迩的青铜峡塔。来到宁夏,如果不来看一看如此奇绝的群塔,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这些塔从上而下"漫"了下来,像山上淌下的一片流水,像山坡上悬着的一幅壁画,它给人的感觉是神秘,是思索,是对古代的向 往和莫名所以。古往今来无数哲人面对塔群冥思苦想,无数诗人面对塔群在纵情吟唱。
  青铜峡塔,又名一百零八塔,它位于青铜峡水电站西面 陡峭的山坡上。据专家学者们研究,从各方面的情况看,这 些塔当是始建于西夏时期。这些佛塔背靠山峦,面对汤汤的黄河,依山势自上而下,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十九的奇数排列成12个横列,总计108座形成一组整体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一百零八塔即由这个数而得名。如此众多的佛塔,按一定的数字规律组合成群,不要说在宁夏,就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塔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另外这些塔看似一样,其实也不尽然。塔基除最高处的第一行一座为方形外,第二行以下均为八角形。塔身除第一行一座较大,高3.5米外,其余的高度均在2.5米左右。塔的形制可以分为四种:覆钵形、八角鼓腹尖锥形、葫芦形和宝瓶形。一百零八塔是实心喇嘛塔。塔心正中立一柱木,内填土坯,外砌青砖。塔体涂白灰,揭去后代维修抹上的草泥灰,可看到最早塔体上有彩绘遗迹。 青铜峡塔群为何是108座呢?民间盛传,当年穆桂英挂帅出征来到这里,面对河对岸的敌军,她开始布阵点将。穆桂英共点了一百单八将,布列了一个神鬼莫测的天门阵,使对岸敌军被吓得魂飞魄散,不战而逃。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在这里面修了代表一百单八将quot;穆桂英点将台"。
  传说尽管动人,但它毕竟只是传说。事实上这些塔是西夏时遗留下来的建筑。西夏王朝是个信奉佛教的王朝,上自宫廷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笃信佛教。统治阶级因此修了很多佛塔寺院。108是佛教中惯用的数字。佛教认为,人生有烦恼与苦难108种,为消除这些烦恼与苦难,规定念珠要108颗,念佛要 108遍,敲钟要 108声,等等,所以,一百零八塔是为消除人们的烦恼和苦难而特意建造的。
  西夏灭亡后,一百零八塔一直被冷落于荒山之中,1958年,随着青铜峡水电站的建设,人们开始注意到了水电站附近的这一组塔群,于是这里重新焕发了光彩。青铜峡两山对峙,黄河水深流急,地形险峻。自然风光与古佛塔相得益彰,成为人们游览的一处胜地。一百零八塔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百0八塔在青铜峡市峡口山黄河两岸一个向东的陡峭山坡上,依山势从上到下,按一、三、五、七……奇数排列成十二行,形成--总体为三角形的巨大喇嘛塔群。各塔形制是实心、覆钵式,以砖砌造,外敷白灰。

一百0八塔

李 焕

贺兰山的风在这里
打了一百O八个转
黄河水在这里
打了一百O八个漩儿,远去了

以奇数列队的白塔群
静静地伫立山坡
没有神灯,没有香火
夕阳衰草中,谁知道
他们在想些什么

一 百O八片影子
一百O八层哑默
一百O八座须弥座上
跳动着一百O八颗心和脉搏

我像一条从远方游来的鱼
在它们缝隙间穿行游戈
轻轻地抚摸
轻轻地敲叩
荒烟紧锁的塔群啊
谁能把你们的心事告诉我

望着斑驳的塔尖
耸向深透的长天
便想起苍茫时空
想起人间的悲剧和喜剧
想起佛祖的故事和传说
只觉邈远的历史
从我的指缝匆匆滑落

一切都已远去
迷途的彗星
飞过的鸟雀以及
塔群后是苍山
山后是远去的云
塔前是芦花
芦花前是远去的河水


六盘山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固原、隆德两县,海拔在1900至2500米之间。六盘山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座自古以来就很著名的山,还是一座在中国革命史上享有盛誉的名山。古往今来很多名人的足迹登上过这座山峦,很多诗人留下了吟诵这里的著名诗篇。
  关于六盘山得名的由来,过去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座庙。庙里的老和尚有一天到山下的小河去挑水。忽然他看见就在不远处有一头梅花鹿也在河边喝水。鹿见有人来回头就跑,老和尚跟在后边就追。追来追去,老和尚发现这头鹿总是跑跑停停,似乎是在引他跟着向上跑。老和尚就跟着这头鹿曲曲折折地往上攀往上追,追来追去,猛然发现,己经来到了山顶。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鹿攀山。当地口音,"鹿 "和"六"相近,于是后来渐渐就变成了六盘山。这个故事诚然美丽,但未必是这座山得名的真正原因。更可靠的说法,是因为这里山势巍峨,山路盘旋曲折,因此才有了这个名字。 六"在这里是一个不确定的数字,是多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山路有太多的盘旋曲折。
  六盘山夏季多雨,冬季寒冷于燥。夏季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六盘山上有几大景观,闻名远近:一是六盘林海。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4%,是动植物的天然王国。这里的林木随山势起伏,真个是一片苍翠。再一个景观那就是六盘云海。六盘云海不但有回南北地理环境不同而呈现出的独特个性,还会因为四季的不同而变化万千。尤其是在白云山上观云更能让人心旷神恰。站在白云山顶上,白云就在自己的脚下游荡。它们轻如丝絮,随时变幻 着各种不同的形态,看着白云在脚下时起时伏,白衣苍狗变 幻无极,那感觉真是好极了。再一个是人文景观,它就是红军长征纪念亭。这是六盘山上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1 935年 10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 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打开了通往陕北根据地 的最后通道。五十年后,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 五十周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于1986年在六盘山顶峰修 建了这座红军长征纪念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 同志题写了亭名。纪念亭周围山峦起伏,一片宁静,更显得 纪念亭的庄严肃穆。
  六盘山是一座名山,从古代到现代都有名人与六盘山 有缘。古代的如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药王孙思邈、林则徐、谭嗣同,现代的有毛泽东、王洛宾,他们都曾亲自登上了六盘山顶,有的还留下了优美的诗篇、动人的歌声。

须弥山
  须弥本是佛教的专门用语,是"宝山"的意思,原本用以指佛教的名山,须弥山的得名就是源干此意。须弥山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北,因石窟而闻名。在须弥山南山脚下,有100多处北魏、隋唐以至宋、明各个时期开凿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代己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风蚀情况判断,最早大约应是开凿于北朝中晚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现在己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有"须弥山石窟象征"之称的大佛是开凿于唐代的须弥山大佛。这座佛像高20.6米,有五六层楼房那么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有1米多,是须弥山最大的造像,比山西云冈石窟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洛阳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须弥山石窟所在各个山崖,如今已经架梯搭桥,给游客览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段宝林等人所著《中国山水文化大观》中记写了一些关于须弥山大佛的精彩传说。相传最早须弥山这里只有今天我们看到的2号石窟里的那座石佛,人称"二佛爷"。因为二佛爷高大而有威仪,所以引来了无数善男信女。洛阳龙门的大佛爷听说之后气坏了,于是驾起云头,径直来到须弥山,要与二佛爷一比高低。不料落地一看,二佛爷坐着比他站着还高。大佛爷一见之下,再也挪不动脚步,于是从此就落户在这里了。山西云冈石窟的三佛爷听了不信,也要到须弥山实地踏看一番。但当他按下祥云,睁眼一看,顿时吓得两腿哆嗦,一屁股坐了下去,摔得面目模糊,这就是3号石窟里的那座佛面目不清的原因。
  须弥山另外两个出名的景点是桃花洞一线天和须弥松涛。桃花洞是须弥山石窟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到达桃花洞时要穿过一条长长的石 罅,这石罅像刀削一般,被称作"桃花洞一线天"。这里也有不少洞窟,其中也有不少佛像。
  从桃花洞向东南行,沿峡谷向上登攀,山峦陡峭,这里是须弥山松林最为密集、最为高大的地方。而且这些松柏造型奇异。若遇风天,便会发出一片松涛之声,如天风海雨,如 万马奔腾,这就是著名的 "须弥松涛"。


老龙潭
  老龙潭位于宁夏南端、距银川400多公里的任源县,地处六盘山脊,是横跨陕、甘、宁三省区的泾河之源头,所以叫"泾源"。泾源又俗称"泾河脑",又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老龙潭共有三潭;头潭、二潭、三潭。其中三潭的故事传说最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游记》中魏徽梦斩泾河龙的故事。话说泾河老龙因为没有贯彻执行玉皇大帝的旨意,在降雨量和降雨时辰上不符合旨意精神,于是玉帝让唐朝著名宰相魏微斩掉泾河老龙。老龙托梦给唐太宗请他救命,于是唐太宗就把魏徽召进宫中,让陪他下棋,想让他斩不成泾河老龙。没想到魏徽在下棋过程中打了个瞌睡,在梦中还是斩掉了泾河龙。另外唐传奇《柳毅传》的故事也与这里有关。龙王洞庭君的女儿,嫁给了泾河小龙。经河小龙对她百般折磨,逼她去放羊。龙女在放羊时遇见柳毅,托他给父王传书,最后龙女的叔叔龙王钱塘君战败泾河小龙,救回了龙女。
  老龙潭的头潭掩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由四五个小潭组成,水由一个小潭注入另一个小潭,到最后一个潭口冲出,形成两个跌水,成为两条瀑布,瀑布水飞珠溅玉,颇是壮观。二潭距头潭一里多路,由两个葫芦形的水潭组成,前潭比后潭高二三尺。前潭的水从石坡漫下,注入后潭。三潭这里建成了一座龙潭水库。大坝拦住了头潭、二潭冲来的水流,淹没了三潭原有的形状,变成一座碧绿的水库。
  老龙潭处于山环水抱之中,周围峡谷陡峭,潭水在深不见底的石罅中涌动,景象壮观。四周峰峦苍翠,更有丛竹摇曳其间。山间细流顺坡披挂,有"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四周山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微风吹动,蓊勃香气,与潭内水气氤氲、绿波荡漾互相发挥,俨然"世外仙境"。
  离老龙潭不远,还有一连串幽美宁静的风景区。这些景点的自然风光堪与全国某著名的风景区媲美而无愧色,它们就是凉殿峡、荷花沟、二龙河等。这些景点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的纯天然,虽没有什么人文景观,但不被点染反而,可能更好,恰如素面朝君的美女,恰如清纯的村姑,自有一番天然的风韵。这里只有茂密的森林,绿茸茸的草地,起伏的山峦,清冽的山溪。凉殿峡,三个字里一定有三个意思,关键是"殿"字,这里古代或者是谁避暑的地方吧?荷花沟,潺潺的山溪引着你不由得向山溪更深处寻觅。水边荷花一路 伴你同行。这里的荷花不同于西湖里的十里荷花,据说它的学名应该叫旱莲,花多为黄白色,粗枝大叶,自有一番韵味。二龙河也是一处风光幽静的所在。相传泾河龙王为了管好泾河的各条支流,叫它的两个儿子迁到这里来住,因为这里正是支流汇合的地方。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这里被人们叫做了二龙河。由于交通住宿等原因,这些旅游景点还没得到很好的开发。但相信它们的开发不会是很遥远了。

 
 
Untitled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