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告别贫穷>一、 网络城乡>
一、网络城乡
3. 互联网改变了一切

  在黄羊川的案例里(网址:www.YellowSheepRiver.com),互联网技术的无穷潜力得以崭露头角。藉互联网的传播,人类文明的信息可说是无远弗界的。在过去许多“匪夷所思”的梦想,现在藉互联网都得以实现。互联网违抗了所有传统的禁忌;在黄羊川,开始时也不过是一个“达康”("dot-com")学校,而且没赶上网络“泡沫经济”的浪潮,然而一连串骨牌效应式的事件,像一阵龙卷风,一下子把这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提升到国际人士所关注的,从此改变了它的旧面貌。

  · 2000年7月2日--黄羊川职中接受英业达(天津)公司捐赠 11台486的计算机。
  · 2000年7月18日--学校首次为300余名学生开计算机课。
  · 2000年10月11日--学校首次接上互联网。
  · 2000年11月20日--学校的网站(www.YellowSheepRiver.com)正式在互联网公布。
  · 2000年12月20日--学校的“校园网吧”开通。
  · 2001年2月16-24日--24名学生和3名老师接受英业达(天津)公司邀请来京、津参观学习。在这之前有许多人从未踏出家乡之门。
  · 2001年5月10日--英业达(天津)公司派三名员工去黄羊川职中培训师生在网上做多媒体项目,并且帮助师生设立了97个网页制作项目。
  · 2001年8月--师生们制作的400网页成果放上黄羊川网站,对世界公布。
  · 2001年10月--英业达(天津)公司再度捐10台装有One-Touch OS 的计算机给学校的网吧,特别为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和学英语、学打字方便使用。
  · 2001年10月15日--学校开始对乡民开计算机培训班。
  · 2001年10月18日--“千乡万才”计划在黄羊川推展,黄羊川职中成为该计划的第一个“基地”。
  · 2001年11月30日--甘肃省氨省长李重庵及有关部门领导专程来黄羊川职中考察,并肯定它一年来在计算机育方面的显著成果。
  · 2001年12月9日--中央教育部副司长袁成堔专程到学校实地考察后,指出黄羊川职中依据自己的特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网络教育的路子。
  · 2001年12月23日--学校所在地附近的村民答应捐一个43亩的园子给“千乡万才”做为建“网络城乡中心”用。
  · 2002年1月13日--“千乡万才”创办人温世仁先生在中央电视2台的“对话”节目中宣扬“千乡万才”计划是“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实施者。
  · 2002年1月20日-2月3日-- 100名制作网页,使用校园网吧和其“学英文”有成的黄羊川职中学生在10名老师带领下,来京、津参观学习。
  · 2002年3月8日-- “千乡万才”科技公司和学校附近大南冲村的村委会正式签了土地协议,为期50年免费使用。
  · 2002年3月25日-- 中央教育部长助理兼基础教育司司长一行到黄羊川职中考察,他指出要把黄羊川办成一个农村乡镇中学信息网络化建设的一个特色示范学校。
  · 2002年4月23日--“千乡万才”在黄羊川的“网络城乡中心”奠基。同时另100台新计算机送抵黄羊川职中的校园网吧,使该校140台计算机对630学生的比例成为全国第一。
  · 2002年5月1-3日-- 首批代表北京国际学校的外籍中学生、老师和家长来到黄羊川职中和师生交流。
  · 2002年6月6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政策规划司司长杨学山和处长虞兆峰专程来校考察。杨司长指出:黄羊川近两年来在信息化方面所作的事情影响很大,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专门谈到黄羊川的事情,并作了相关的批示。经过实地考察和观看,也确实地感受到当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所发生的变化。

  虽然互联网不能取代在黄羊川日常生活的繁琐,却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连接“梦想”。坐在计算机显示器前遨游网际网络的大千世界,学生们各个的眼界大开,心智探索,心灵跃跃。虽然他们的各样物质条件仍然很差,许多设施依然陈旧,但是“有志者事竟成”,他们已有强烈的向上心。他们的学习极为刻苦,学生们上午起床备课比鸡叫还早,晚上在微弱的烛光下仍孜孜不倦的自习。
  回顾黄羊川短短一年多地蜕变,是什幺让从前贫穷面貌的晦气一扫而空,让学校散发出的蓬勃朝气,并且笼罩整个乡?追根究柢,黄羊川案例的成功应归功于“利他精神”和“爱人如己”的主导思想,和“盈利为本”的企业运作。过去在不少其它地方也有捐赠计算机和设备的案例,许多反而造成受赠者更加仰赖有钱者所捐赠的钱财和物资。在黄羊川案例执行的过程中,禀着“利他”的策略和“爱人”的心,英业达不仅只捐赠计算机设备,还和学校长期合作。不仅只幫他们连上网,还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许多热心的员工不仅只捐款送书,还充当“大哥哥、大姐姐”一对一地辅导成长中的学生。

  温世仁先生用他那敏锐的商业眼光很快的看到,在信息网络时代里尚未开发的中国大西部,到处都是满布商机。他构思了“千乡万才”计划-- 把“黄羊川模式”复制到一千个西部的城乡,从而雇用万名软件、英文、打字(SET)的西部人才。基于这“盈利为本”的运作原则,英业达(天津)公司对黄羊川职中的支助很快的变成和学校的合作。不到一年,那儿许多绩效都彰显出来。学生和乡民的观念都改变了,眼光放远了。那儿,年轻人看到了远景,年老人也开始敢有梦想了。

  黄羊川职中成为附近的重点学校,所有父母都想把孩子往那儿送,学生的人数因而从三百多在一年之间激增到六百多。学校使用计算机来培训SET技能和利用互联网的成功案例的消息不径而走,引来中外许多关注和探访。乡民的观念也大为改变;目睹一年来的巨变,他们不仅深深地意识到知识型经济的潜力和重要性,更积极参与改造当地成“网络城乡”的工作。学校附近的村民们捐了一个43亩的园林做为“网络城乡中心”的用地,奠基那天更是“万人空巷”,有万余乡民扶老携幼赶来观礼,见证信息网络时代的降临。地方政府为促进数码化在黄羊川到位,也做了重要的基础建设:联通黄羊川和312国道的乡村小路已经拓宽修缮,行动电话也通了,宽带网络服务也有了。随着黄羊川网络城乡中心的兴建,更多的数码化将一一跟进,为这原本是农业社会的黄羊川乡,铺设发展知识型经济的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Untitled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