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隅边缘,是连接西藏、甘川藏区、 新疆与祖国内地的重要纽带,历史上一直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主要通道和丝绸之路的南路干线。贵德地处青海东部,在这条干线的要地。
据贵德县志记载:佛教传入贵德的时间较早,约在唐元年间(公元806-821年),在黄河南岩岸建有佛堂。元时萨迦派和噶举派在中央王朝和地方官府的大力扶植下得到较大发展。明清时期贵德地区藏传佛教教派有格鲁派和宁玛派,尤以格鲁派发展迅速。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因僧侣戴黄帽俗称黄教,教徒集体住时寺。宁玛派以莲花生为祖师,因头缠红巾,俗称红教,汉语称教徒为“本本子”,教徒逢佛事入“俄康”(为宁玛派真言堂,译为密宗真言寺。建筑类似拉康――意为神庙,指佛堂,多位于牧区
|
贡巴寺一瞥 |
|
、乡村,个别的也在市镇。平时有少量出家僧人住守,多数教徒居家生产,定期到俄康参加宗教活动。教徒称“俄华”或“宦”,汉族称其为“本卜子”,俗称“本本子寺”)诵经,平时在家生产劳动。
清乾隆十二年(1747),全县共有格鲁派寺院20座,到1958年,全县共有藏传佛寺53座。2005年,全县批准开放的格鲁派寺院26座,自行开放的2座,批准开放的宁玛派俄康19座。
贵德各寺院一般都有活佛,而活佛系统的第一世,一般是各寺院的创建者或建寺有功者、或在各大寺担任过重要僧职者、或有佛学造诣获得格西学位者、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任过大活佛经师者等。各转世活佛在政治、经济、宗教上享有特殊的地位,一般在本寺以及所属寺院内建有自 |
|
|
己的府邸院落,因地区不一,称“喇让”、“囊钦”、“噶尔哇”等,有一批执事人员管理活佛的起居、膳食、外事接待、财务收支、财产管理以及宗教活动待方面的各种事务。在宗教领袖的承袭方面,除了活佛转世制度外,还保留有宁玛派父子相传、萨迦派叔侄传位等世袭方法。个别寺院也有不实行活佛转世制度的,一般采用民主选举制,从谙通佛法、戒行严谨、德高望重的僧人中选出寺院住持,地位与活佛相若。
历史上,部分寺院曾是当地区域性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寺院的主要活佛为当地部落头人,有的受到中央王朝的册封,寺院规模一般较大,在本地区影响更大。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