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再次来到日月山,她既没有泰山雄,也不如华山险,更不似黄山秀。光秃秃的山体,只是山上有两个亭子——日亭和月亭,日月山由此得名。
登上峰顶极目远望,东麓是富饶美丽的湟水流域,清澈的响河水蜿蜒曲折,盘山绕岭,滋润着两岸丰腴的田野,养育着这里勤劳的人民;而西北方便是波澜壮阔的青海湖;西南,山峦绵亘,草原无际,帐篷点点,炊烟袅袅,数不尽的牛羊骏马犹如五彩班驳的珍珠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滚动;距日月山40公里的西山脚下,便是闻名遐迩的倒淌河了,南面几十公里处是奔腾咆哮的黄河和举世瞩目的龙羊峡。
关于日月山、日月亭、倒倘河有着一段美丽的传说。当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临行前太宗皇帝送给文成公主两块宝镜——日镜和月镜,说想家时拿出来就会看见家乡。文成公主一行来到日月山时,想过了山头就到吐蕃国了,从此再也不能回来,就拿出宝镜看看。可是吐蕃国的宰相怕文成公主思归就把宝镜掉了包,文成公主拿出的是两块石镜,宰相进而又说太宗是骗她的,文成公主一怒之下将石镜扔下山,就形成了今天的日月亭,并下定决心不再回来。又说后半夜公主啼哭眼泪向西流去形成小河最终形成青海湖,现在这倒淌河和清澈的青海湖水便是文成公主的眼泪。
传说固然美丽,但毕竟是传说,是人们编造的故事以寄托美好的愿望。然而故事有着人们的怜爱与尊敬。她是和亲政策的牺牲品,是历史上统治者们企图用她们柔弱的身体化解干戈的卑劣用心的一种体现。所以人们为文成公主的牺牲所感动,为青藏高原的贡献而铭记她。
伫立在日月山,悠悠往事早已随风散去,只剩下柔和的山体,以及后人无尽的感慨和凭吊。今天,我们来到这里,面对日月山,面对文成公主的塑像,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想呢?我们又如何承载今后的历史呢?
如今的日月山依然是地厚天高,天地相接。远远望去,在当年唐蕃古道上新修起的高原公路,宛如盘龙,伸延于西域高原上,串起古铜色的高原,串起不老的岁月,诉说亘古不变的悲情故事。沿途几处村落,像是点点繁星,撒落于小溪边、山岭下。远处的羊群,恰似朵朵白云,飘逸于高原蓝天间。随着公路盘山而上,雾气由淡变浓开始向我们罩来,剌骨寒气也开始从车窗外袭进车内,一种寒凉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
日月山没有险峻的峭壁,峥嵘的奇峰,但却有雄伟的风姿和磅礴的气势。山顶上有一块刻有日月山三个字的石碑。分别坐落在两个山头的日亭和月亭遥相呼应,宛如一对忠诚卫士日夜守望着唐蕃古道,守望着青藏高原。
顶着寒风,沿着长长的石级我们登上了日月山顶。但驻足日月亭前,追寻当年日月山的影踪,你会发现古老的日月山曾经承载着血泪斑斑的历史。昔日,这里一边是浩渺无垠的荒原,一边是地势险峻的荒岭。“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的民谣,正是日月山荒凉的生动写照。可以想象,当年文成公主的眼泪可能就是为此而流,向西流的倒淌河是公主对藏民族的祝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走下日月山,思绪万千。日月山,这个曾经是蒙、藏和汉、回民族分界岭的地方,如今却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大团结的纽带。日月山,神奇之山,民族团结之金桥。文成公主,友善使者,伟大女性。
作者:李启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