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浴红色古镇位于大巴山腹地,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县城北12公里处,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形若半岛,陆路通秦陕,水路在荆湘,自古是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极为繁华,有“小重庆”之美称。
毛浴之名历史悠久,唐朝称龙舌坝,后建茅峪镇,明朝称毛峪镇,清朝称毛浴。明、清两代皆为川东北军事重镇,宋宁宗丙辰岁(公元1196年)四川安抚使安炳为防金兵侵蜀,在此建城堡以资防卫,明末设副总兵府以镇川北
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进占通江后,红十一师进驻毛浴古镇,在此建立了中共赤江县委、赤江县苏维埃政府及各级机关。在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期间,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有关部门曾迁住这里。是连接苏区首府通江至红军后勤基地苦草坝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王坪的水、陆交通枢纽。是红军北出川陕,东达万源,西临南江、巴中,南至达县、宣汉的重要军事要道。
1933年12月,为困苦孩子能受到教育,在古镇后娘娘庙内创办川陕苏区第一所列宁小学,主要招收八至十二岁的贫苦农民孩子,间或招收少量的红军伤病员参加学习,开设读书、写字、图画、唱歌及体育等课程,选用《新战士读本》和《红色战士丛书》作教材。
古镇下街嘉靖门城门上“实行共产主!”“打倒国民政府!”“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苏联!”“拥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川陕工农解放万岁!”石刻标语群,刻于1933年4月,由红军33军政治部秘书长魏传统亲笔书写。
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在毛浴古镇召开,方面军连以上干部800多人参会,诞生了著名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训词,成为红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红军标语22幅,红军遗址7处,红军故事、歌谣30余首,既是历史文化名镇,又是红色古镇。
毛浴古镇长1800米,宽60米,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古镇房屋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系典型的川东民居,穿斗结构,小青瓦屋面,幽长小巷,青石板街道。为保护古镇,通江县毛浴乡党委、政府加大了保护管理力度,对古镇进行了科技规划。维修了古城墙300余米,对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修复了娘娘庙,对民居、红军标语及各种遗迹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措施,禁止居民对房屋擅自进行改建,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古镇原貌保存完好。
如今,古镇经济发展迅速,以商贸、旅游经济为主,全镇已有个体工商户80余户,其中农家乐3家,餐饮业8家,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每逢赶集人山人海,一派繁华景象,古镇人民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以崭新的姿态喜迎八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