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族的迁徙和定居
建立西夏封建割据政权的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长期生息、繁衍、活动在祖国西部地区。很早的时候,它便和华夏族有着频繁的交往。在出土的商代卜辞中,已有了关于羌族的大量记载。周朝以后,我国史书对它的记载更加详备。东汉时,羌族的活动范围以西海郡(今青海海晏县西)为中心,南到蜀郡(今四川雅安县西)、广汉郡 (今四川广汉县),西北接鄯善(今新疆鄯善县东南)、车师(今新疆吐鲁番县西),有一百五十多个部落,各随水草而居,不相统属,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政权。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或为吐谷浑所征服,或逃居于川蜀西境的野谷深山之中,或自青海进入西藏。
隋末唐初,羌族中的党项族开始强盛。它占据的地区,“东至松州(今四川松潘县),西接叶护,南界春桑,北邻吐浑,有地三千余里”。他们以姓氏作为部落的名称,一姓之中又分成一些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据记载,当时有八个大部落,即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和拓跋氏,其中以拓跋氏最强大。他们过着“不知稼穑(sè音色)、土无五谷”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
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党项族派使人到唐朝,表示愿意归附。唐在其地设置维州(今四川理县)和恭州(今四川丹巴县东)。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南会州都督郑元招谕党项归附,党项酋长细封步赖率所部归唐。唐太宗“赐”玺书抚慰,在其地设轨州(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并以他为轨州刺史。其他各部酋长见细封步赖归唐,也先后率所部归附。唐在这些地方设立崌(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奉(今四川理县西北)、岩(今川松潘西北)、远(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四州,并以原来党项各部酋长分别任各州刺史。
党项族拓跋部酋长拓跋赤辞,初臣属于鲜卑族建立的吐谷浑政权。吐谷浑王慕容伏允对他十分厚谊,并与他结为姻亲。这时虽然党项族各部酋长先后归附唐朝,但拓跋赤辞仍然和吐谷浑保持密切关系。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行军大总管李靖奉命进击吐谷浑,拓跋赤辞带领所部屯兵狼道峡(又称狼道坡,今甘肃迭部县境),据险进行抵抗。唐廓州(今青海化隆县西)刺史久且洛生派人对他进行劝降。拓跋赤辞对使人说:“我受吐谷浑主亲戚之思,腹心相寄,生死不二,不知其它。你速离去,免得玷污了我的刀!”久且洛生知劝降不成,遂率轻骑击破拓跋赤辞于肃远山。唐太宗趁赤辞新败,又使岷州(今甘肃岷县)都督李道彦派人再去劝降。赤辞的从子拓跋思头背着赤辞答应归附,其部属拓跋细豆则先率部归降。拓跋赤辞见众叛亲离,在唐的多次劝降之下,才与拓跋思头一起归附唐朝。唐将其地分为三十二州,以松州(今四川松潘)为都督府,授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李姓”。
魏晋以后,羌族中陆续进入西藏的津牛部、苏毗部,逐步趋向统一。唐朝初年,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唐玄宗开元年间,吐蕃的势力有了进一步的增长,并时常侵掠党项。党项诸部苦于吐蕃的不断掳掠,请求内徙。唐玄宗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县)置静边等州予以安置,并以拓跋赤辞孙拓跋守寂为右监门都督,封为西平公。党项原来的聚居地遂被吐蕃占领,没有迁徙出来的党项族居民,为吐蕃贵族所役属,吐蕃称这些党项人为“弭药”。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拓跋守寂出兵帮助唐朝平叛有战功,擢升为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
唐广德二年(公元764 年),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自传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对唐朝所给的待遇不满,起兵反叛,并煽动党项、吐谷浑等族叛唐作乱。朔方(驻今宁夏灵武县西南)节度使郭子仪为了防范党项等族受其煽动,建议唐王朝将居住在静边等六府的党项迁到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以东一带居住;另将居住在宁朔州(今陕西榆林县境)的吐谷浑迁移到夏州以西。唐代宗采纳了郭子仪的建议,召党项族大首领、左羽林大将军拓跋朝光、拓跋乞梅等五人入朝,亲自接见,并厚加赏赐,让他们返回各自部落,安抚部众。从此拓跋乞梅居庆州,号东山部;拓跋朝光居银、夏,号平夏部。唐德宗即位以后,担心党项族进一步强大,会危害到庸王朝的安全,于是下令禁止商人以牛、马、军器等物资和党项族进行贸易。贞元十五年(公元769年),永安城镇将阿史那思昧向党项族索取驼、马等物,并经常对银、夏一带的党项族进行骚掠,党项不堪忍受,举部渡黄河躲避。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唐复设宥州(今陕西靖边县西),以保护党项,党项得以迁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宪宗命太子中允李寮为宣抚党项使。自此以后,党项部落再度繁盛,远近的商人都带着货物到该地与党项族人民交换羊、马等牲畜。
唐文宗太和、开成(公元827—840年)年间,该地藩镇的一些统治者放任当地豪强、商人肆意掠夺党项族居民的羊、马财产,引起党项居民的极度不满,纷纷举行起义。其中以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一带的规模最大,断绝了交通,给唐朝统治者以有力的打击。唐武宗为了平息党项部民的反抗,多次下令安抚,并以侍御史崔君会、李鄠和郑贺分别为灵、延(今陕西延安市)、麟(今陕西神木县)等地的安抚使。党项族的起义逐渐平息。
唐朝早期和中期对党项族采取的基本上是保护政策,因此党项族和唐朝的关系甚为密切。特别是唐初党项族迁徙内地以后,增加了党项族和汉族接触的机会,这不仅加速了党项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党项族与汉族的融合,也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网站:http://www.e-westchina.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