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回族人民为了自卫和强身健体,形成了习武的传说,尚武的精神, 元时,回族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青壮年大多会骑马射箭,使枪弄棍,在回汉族武术学习的同时,融汇和形成了自己的武术特点与风格。明清时,回族武术成了抵抗压迫和屠杀的重要手段。这时的回族武术种类繁多,风格迥异,趋于成熟。解放后,回族人民习武的传统,弘扬武术精华,把回族武术发展到新的水平。
随着回族武术的发展,回族武术家大量涌现,代不令人。据说,明代开国元勋中常遇春胡大海、沐英等十几名回族将领。明山海关总兵马世龙,武艺超众,名冠一时。清同治年间,宁夏金积堡的回族起义领袖马化龙,陕西的白彦虎,云南的杜文秀,为了抗凌辱、图生存,遥相呼应,形成震撼清王朝的回民大起义,他们托着刀枪棍棒与拥有洋枪队的清官兵作战长达11年之久。吴忠的何家棍、张家枪至今还被人们铭记心间。宁夏靖源县知县郝遇材著书描述回族人的形象:"不仅能刻苦,更尚武之风,善骑术,精猎守,刀法,枪法,均及精准,老少男子皆存此风,且多善拳木……",可见当时宁夏回族武功之盛。清末民初,被武术界尊为"武林泰斗"的回族武术家王子平,与外国人打雷比武,屡次获胜。
解放后,回族武术人才辈出,全国体育院校的10名武术教授和副教授,回族占四名。宁夏回族武术家马振武、王新武,武艺高强,为宁夏培养出众多武术人才。近年来,优秀的回族武术运动员赵长军等在武术界脱颖而出,引人注目。
现在回族人经常在被称为"教门拳"的清真寺里练武。如果你想学武的话就请来这里,不要害怕,这时的人会对你非常热情。这里就分布在我的家乡宁夏。
木球
木球是回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的项目。比赛在长40米、宽25米的场地上进行,上场两队人员,每队上场队员5人,加上两队各有一个防守人员,两队共上场12人。队员们手握击球板,运用传、接、运、抢和击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防守,将球击入对方球门。这一点,似乎与我们足球有些相似。全场比赛40分钟,每半场时间为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木球比赛近似于曲棍球和冰球,运动员持击球板快速奔跑、传接配合,被击出的球瞬间入门得分,显示出个人的高超技巧与集体的完美配合。这就是回族传统的体育运动--木球。
(资料来源:前进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