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大西北,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可爱的劳动人民以这里特有的豪迈,坦荡,热情,淳朴的艺术风格谱写了一首有一首带有乡土气息的歌曲;创作了一曲又一曲智慧的音乐。为塞上写下了激情,铸造了文明。
塞上民歌唱起来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宁夏民歌的特色不仅与陕西、甘肃的民歌特色极为相近,也和西北少数民族的民歌有着较深的血缘关系。宁夏民歌内容十分丰富,真实的反映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情趣和愿望,表现了人们的爱憎与悲喜。体裁也多种多样,有伴着劳动的各种“场歌”、“船工号子”;有山区人民爱唱的各类“花儿”;有牧区草原流传的“信天游”;沿黄河两岸的川区到处可听到风味不同的小曲,如“宴席曲”、“酒曲”、“民间歌舞曲”、“说唱曲”、“叙事歌曲”、“新民歌”和“儿歌”、“摇篮曲”等。
这些民歌经历代劳动人民口传心授,继承发展,今天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喜庆锣鼓敲起来
宁夏民间喜庆锣鼓音调高亢,节奏明快,气氛热烈。俗话说“锣鼓响,脚底痒。每逢喜庆佳节,锣鼓队走到哪儿,人们就跟到哪,即作为艺术欣赏,有增添欢乐气氛。喜庆锣鼓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之一。
宁夏各地的锣鼓队,形式、种类繁多,人数多的有几十人,少至几个人。通常锣鼓队由四人组成,这四人分别演奏鼓、钹、大锣,小钹(即小镲)四件乐器。鼓手是锣鼓队的指挥,他通过鼓点和挥动鼓棰手式,统一锣鼓演奏时的“起、承、转、收”,并通过鼓点的“轻、重、缓、急”来表达不同的感受。锣鼓的记谱方法,是以锣鼓发出的各种声音,用文字(称作“状声字”)来代表,分别表示单击和合击
,便于口诵心记。如:鼓为“冬”,小钹为“七”,小锣为“台”;鼓、小钹、小鼓齐击为“采”;鼓、大锣、小锣、钹齐击为“仓”;休止为“乙”。锣鼓谱就是将这些状声字记成单行而且便于口读的锣鼓字谱,俗称锣鼓经。
宁夏地方戏曲与说唱音乐
宁夏回汉各族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地方戏曲以秦腔为主,还有小曲子戏。在民间戏曲当中还经常看到皮影戏,它不仅采用的腔调除了秦腔、小曲子以外,还有宁夏道情。
宁夏说唱
大地人称之为"唱曲子"或"坐唱"。曲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形式生动活泼,可以唱历史故事,也能表现现实生活。有独特的风格和演唱习俗,深受人民群众喜欢。
"塞上"艺术在腾飞,仍以它特有的魅力烁烁闪光。朋友们,来到宁夏吧!来感受她的艺术魅力,人土风情吧!
(资料来源:五香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