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00多年以前唐代诗人韦蟾写下了"贺兰山果园成,塞上江南旧有名"的诗句,把美丽富饶的宁夏川描绘得淋漓尽致。平罗县是"塞上江南"的一颗璀灿的明珠,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管辖。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南临贺兰县,北接惠农,隔河与陶乐相望。南北长41公里,东西长84公里,总面积为2046平方公里,人口26万多,其中有回,汉,满,蒙等16个民族。
罗的历史十分悠久,那时"平罗"叫"平虏",有"靖虏"、"镇虏"之意。官府为了抵御外部侵入,在这里设立了驿站和军马哨,,驻扎兵丁防卫。后来乡村百姓在此买卖生意,人口增多,官府建立了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池,这就是最早的"平虏城"。
明朝万历二十年,宁夏副总兵勃拜叛变明朝,勾结河套土文秀、著力兔部围攻平罗,当时驻守平罗的参将萧如薰联合百姓,誓死守城。
康熙十七年,黄河水泛滥,眼看城池被淹没,当时镇守平罗的参将孙应举率领军民,筑堤堵水,护城保粮,成绩卓著,清朝特赐"精忠固围"匾,悬挂东牌楼之上,以示表彰,后于1955年拆除。
平罗城城墙是用砖砌成的,有雄伟高大的南、北门楼,南门桥竖有木架水榭楼,俗称"官桥",渠水潺潺,岸柳成阴,景色十分优美。钟鼓楼,玉皇阁遥相呼应,晨钟暮鼓,铃声叮当,一片古色古香。
平罗乃人杰地灵之地,清朝乾隆四十三年,平罗头闸昌渠东俞家庄出一神童俞德渊,智力超人,聪明好学,御任道光皇帝老师,官至四品。著有《默斋存稿》、《默斋公牍》等书.一生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在江淮一带颇有影响。古籍中有"德渊在官,清而勤"之誉,病逝后后人在昌润渠边建俞家祠堂,1966年被"红卫兵"拆毁。
解放后的平罗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许多历史文化遗址被修缮后,变的淋漓尽致,如玉皇阁,钟鼓楼等,以成为平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资料来源:五香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