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根柱,三十六角峰,天墙三楼,巍峨顶白云。"这首诗简练的概括了平罗钟鼓楼精细的构造和宏伟的姿态。
此楼高三层,完全采用古代宫廷式的民族传统风格而建筑的,有五百三十一年的历史了,鼓楼座基十二米见方,高约四米,用料石楦成圆洞。俗称"鼓楼洞"。通向东西南北四条街道,洞顶嵌吊一颗铁铸大星,据传为之"镇邪灭灾"。
钟鼓楼外看三层,内看三层,由表面到楼顶高约十五米。顺台阶 而上,使到第一层楼。名"洞宾殿",原塑八大仙之一--吕洞宾泥像,为道教徒所供奉。吕洞宾为唐未道士,他对北宋的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全真道奉为北王祖之一,通称"吕祖"。丘经道教徒渲染"百余岁而童颜,步雁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
平罗钟鼓楼的洞宾殿是道教徒为纪念吕洞宾而设。洞宾殿走廊四面砌有砖花围墙,殿门南开。从楼后登十二级斜梯便到二楼,名叫"财神阁"。过去曾塑赵玄坛泥像,亦称赵公元帅为道教所供奉的财神。相传古人姓赵名公明,寿代得道于终南山。其像墨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钢鞭,身挎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据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灭瘴,买卖求财,便之宜利,故有"守护神"、"财神"之称。平罗钟鼓楼"财神阁"是道教徒为祈求安康、广开财源所设。财神阁四边走廊有木花、栏杆、殿顶样式别具一格,四壁名系六角峰是用眼楁子装成,称为"八仙庆寿预"再登阶梯便上三楼。
钟鼓楼各层各角都有三个趱角,趱角下配垂风铃。风吹来,铃铛作响,古色古香,容易勾起,每层有八个暗角,十二个趱角。有"明四暗八式"之称,三层楼共有三十六个趱角,七十二根柱子。有"三十六天角,七十二地煞"之说。其楼各层边檐,俱压飞檐,檐下有两道挂方,并有升斗、鹅脖,垂条点缀。其方系遂梁,机方、平方、花方,照面方结合而成,并雕刻有各种花卉。所有楼门、廊檐和窗柱,都用油饰彩绘。画有山水人物、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真切动人。
钟鼓楼历经沧桑,曾在乾隆三年因地震与环境变化,启统年间又遭火焚。民国三年由绅士高登监督工修建,保存至今。现已成为游览胜地,登楼扶楼,眺望全城,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资料来源:前进中学提供)